高鐵上有個寶媽,一路站了4小時。
她帶著女兒出行,也買了2張票,本來一人一個位置剛好。
可剛上車,女兒就困了,為了讓女兒睡得舒服,她直接讓女兒躺在張椅子上,自己只能站著。
由于座位的間隙有限,她根本站不直,又不想站在過道影響別人,只能微微彎腰,那姿勢別提有多難受了。
站累的時候,她就坐在地上,哪顧得上臟和涼,只要孩子睡得舒服就行。
有人將這一幕拍到網上,本以為會得到很多點贊,評論區卻很少有人理解,稱沒苦硬吃只會感動自己。
有網友說:“許多年后,你會發現用命疼大的孩子,甚至懶得給你打個電話。”
也有網友說:“當媽的都這樣,喜歡自己感動自己和感動所有的媽媽。”
還有網友說:“我一點都不感動,要是我孩子困了,我會抱著她睡,或者讓她靠在我腿上,但不可能為了她放棄整個我。”
別說,大家的留言挺有道理。
剛開始看到照片,我也很感動,母愛真偉大啊,可仔細一想,完全沒必要這樣做啊。
就算女兒困了,也可以讓孩子把頭靠在自己腿上,沒必要一直站著,累不累啊。
拍照片的網友透露,她當時也很心疼,尤其是女兒醒后,她只買了一份盒飯,還想著要幫女兒買一份,又害怕傷她自尊。
轉念一想,幸虧沒買,女子能花48買盒飯,說明不差錢,只是不舍得給自己花錢罷了。
這或許是很多中國式父母的共性。
總是習慣性為兒女付出,卻苦了自己。
問題是,這樣的付出精神,真的能換來兒女的理解嗎?
講個真實的事情。
武漢一位70歲的退休物理老師,每月有8000多元的退休金,卻堅持在街頭擺攤賣雞蛋。
他賣雞蛋也能掙點錢,卻不舍得給自己買碗餛飩,總是隨身帶個燒餅,就著涼白開吃。
兒子多次勸他:“您又不缺錢,何必受這個罪?”
老人卻回答:“我省一點,就能多幫襯你一點,減輕一下你的負擔。”
唏噓的是,就算身體不舒服,他也不舍得去看病,等到實在熬不住疼痛,已經晚了,人生進入了倒計時。
兒子辦完父親的后事,就把老家房子賣了,再也沒回來過,老人一直覺得老家是兒子的歸宿,其實兒子根本就不在乎。
還有一個母親,為了兒子能成家,賣掉了自己的老房子,租了一個地下室住。
身邊人都勸她,給自己買個小房子,最起碼住得舒服一點。
她卻不以為然,覺得自己對兒子那么好,等自己年紀大了,兒子不會不管自己。
結果是,她忙碌一生,掙的錢全部補貼給了兒子,到身體不好的時候,兒子卻嫌棄她身上臟,不肯接她過去。
她躺在病床上,才有所悟,自己的付出,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舉這兩個例子,倒不是說兒女都不孝順,而是父母真的要學會愛自己。
中國式的父母,都喜歡付出,甚至自己都不敢享受,唯恐過得太舒服,對兒女托舉少了。
事實上,你只有先愛自己,兒女才懂得愛你。
就比如在吃飯的時候,明明一桌子菜,父母卻不舍得吃好菜,等兒女不吃了,才會夾幾筷子。
出去旅游,本來可以好吃好喝,玩得盡興一點,父母卻不舍得去飯店,也不肯去酒店,看似為兒女省錢,卻惹得兒女不快。
有個女兒吐槽,帶著父母旅游,都訂好了酒店,可到了酒店門口,一聽房錢要388,母親直接就不肯進去了。
非要去旁邊的小旅館,怎么勸都不聽。
吃飯的時候,點了一桌子海鮮,母親卻只肯吃飛機上帶下來的快餐,菜根本吃不完,等你要離開的時候,母親又非要打包帶走。
海鮮本來就放不住,隔夜的更不能吃,更何況旅館又沒有冰箱,母親第二天就開始拉肚子,好好的行程耽誤了。
她還很委屈:“我省點錢有錯嗎?”
這就是沒苦硬吃的悲哀,只感動了自己,卻引起了兒女的反感。
所以,父母真的沒必要過度付出,適當對自己好一點,你放心,孩子吃不了苦,反而會在你的引導下,也會懂得尊重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