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不清卻不覺得痛,就像聲音越來越遠,卻沒有明顯的病痛感。”任秀芳教授表示,這是許多中老年人早期聽力退化最常見、也最容易被忽視的信號。在廣州科大中醫醫院耳科,她接診過大量類似案例——很多患者直到明顯聽不見,甚至出現交流障礙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但此時往往已經錯過了干預的“黃金窗口”。
任教授指出,聽力下降是一種逐漸進展的過程,隨著年齡增長、耳蝸功能老化、毛細胞減少,再加上長期處于噪音環境、代謝功能下降、慢性病影響等多重因素,聽力損耗極為常見。她特別提醒以下幾類癥狀,是聽力退化的早期信號,應格外警惕:
經常覺得別人說話“含糊不清”,尤其在多人交談或噪聲環境中更明顯;
常常要求對方重復說話,但自己卻沒意識到聽力有問題;
手機鈴聲、門鈴、電視聲音常被說“開太大”;
容易產生情緒波動,社交回避,變得沉默寡言,其實與聽力障礙密切相關;
伴有耳鳴、耳悶、頭暈等癥狀,尤其持續存在者。
任秀芳教授強調:“一旦發現這些癥狀,務必在第一時間來到廣州科大中醫醫院耳科治 療。”在治 療方面,任教授堅持“早發現、早干預、早保護”的原則。“很多人認為聽力下降是老年自然現象,不必治 療,這是誤區。”任教授指出,科學干預可以幫助多數患者改善聽力、延緩病程,提升生活質量。她建議中老年群體每年定期進行聽力檢查,尤其有耳病家族史、高血壓、糖尿病、長期服藥史者,更應高度重視。
聽力雖不是生命安全問題,卻是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基礎。任秀芳教授希望,通過早期篩查與個性化干預,讓更多人保持“耳聰目明”,聽見世界最美的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