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位老鄉發了一篇文章《戛納最恥辱一刻:AI偽造騙走12獎,DDB三作品被當場拉黑》,引發關注。
文章大意是,有一家名為巴西DM9的公司,利用AI生成虛假CNN報道、TED演講、用戶評價等內容,制作了一條巴西《家電換新·高效支付》的創意廣告,這條廣告感動了無數評委,居然在大名鼎鼎的2025戛納國際創意節獲獎。
后來因為匿名舉報等原因,引發戛納國際創意節組委會和有關部門重視,最終在各方壓力下,DM9和其母公司DDB承認了錯誤。
消息一出,輿論一片嘩然。
有人認為,DM9無恥,戛納組委會愚蠢,這起事件是國際廣告創意界的一起悲劇和恥辱,應該通過各種方式,嚴格禁止AI參與內容和廣告創意參賽。
也有人認為,AI參與制作的廣告項目,能騙過一眾國際頂級專家評委,從一個側面反映了AI已經成長到了新高度,我們應該為此歡呼--未來AI將大大提升我們創意制作能力,應該鼓勵讓AI參與創作,并且參與各種競賽評選。
2
這段時間也有人問我對這件事的看法,我的觀點和上述兩種都不同。我認為,討論這個話題可能是個偽命題,就像一百年前人們討論汽車要取代馬車,是該支持馬車還是支持汽車一樣。
當時,有聲音就認為,還是馬車好,坐馬車更環保,更能貼近大自然,而汽車有難聞的汽油味,也不安全;支持汽車的人則列舉了汽車的諸多好處,比如效率更快、更不費人。
但現在回過頭看,這個話題是不是很可笑?
當然,我這里說的是作為一種實用功能,汽車取代了馬車。一些旅游景區把馬車作為旅游特色項目,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從本質的基礎層面來說,馬車已經被徹底淘汰了。這就像電燈取代蠟燭一樣。
回到當下人工智能參與創作的話題,為什么說十年后這會是個偽命題?因為十年后,人工智能的創作能力會超過99.99%的人類作者,甚至比99的人類頂尖作者寫得更好、更自然、更流暢、更無懈可擊、更完美。也就是說,人們將無法分辨內容是人還是AI創作的,討論是否限制 AI 還有任何意義嗎?這是第一點。
第二點,十年后,無論是圖片大賽、征文大賽,還是廣告創意大賽,你不可能派人到每個創作者家里安裝監控,或者進行24小時監視。既然做不到,那么限制大家使用AI還有任何意義嗎?
我們重新梳理一下這個邏輯:第一,人工智能的創作能與真人創作以假亂真,人們無法分辨;第二,無法對每個參賽者進行監控。如此一來,所有的限制都成了偽命題。
所以,未來,人工智能參與創作會成為一種常態,這是無法避免的,就像無法拒絕汽車一樣,無法拒絕時代的進步。我的意思是,無論大家是否同意、是否認可,無論其帶來的結果是好是壞,這都是任何人無法阻礙的。
討論一個無法阻礙的自然規律甚至物理規律,就好比討論明天太陽從東邊還是西邊升起來,不是偽命題嗎?
3
想清楚了這一點,作為國際化大都市的天津,就大大方方宣布了一個重磅決定:允許甚至鼓勵AI參加創作大賽!
你沒有看錯,天津市委宣傳部舉辦的大賽,可以用AI創作了!
主辦方發布的規則顯示,鼓勵創作者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如AI生成、智能剪輯、虛擬主播等),圍繞天津城市發展、民生改善、科技創新等主題,創作兼具科技感與人文溫度的作品。
可以預計,天津的這項大賽在最終頒獎后肯定會引發爭議,也一定會引發業界諸如“AI能否參與人類組織的征文大賽”“AI參賽不公平”“AI創作失去了征文大賽的靈魂”之類的爭議,但天津就是這樣做了,不得不服。
無論如何,天津的這份胸襟,無愧于“國際化大都市”的稱號。
4
當時,我寫文章盛贊天津市這場石破天驚的舉措。
在這篇標題為《官宣了!這項重磅網絡創作大賽,居然鼓勵AI創作》的文章中,我是這樣說的:“就像汽車來了要淘汰馬車,我們不能因為保護馬車車夫就禁止汽車發展。
隨著AI技術的迭代升級,文學創作的“邊界”將持續重構:虛擬角色可能成為故事的主角,算法生成的詩歌可能登上文學殿堂,人機協作的劇本可能催生新的影視形態。
天津的這場征文大賽,既是一次大膽的“技術試水”,更是一場深刻的“文化覺醒”。它打破了“人類創作至上”的思維定式,用包容的姿態接納技術變革;它突破了“唯內容論”的評審邏輯,將創新維度納入價值評判體系。
我們期待,這場大賽開啟“人機協作”的創作新紀元,為網絡內容創作的未來塑造新標桿。
天津給AI創作最高設了3萬元的特等獎,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獎項的歸屬,更是一座城市對創新精神的極致追求。
天津的選擇告訴我們,真正的與時俱進,不是抗拒變革或者停滯不前,而是在變革中尋找新的可能。”
5
倘若有人依然堅持這樣的觀點:我們就是渴望一個純粹真實的世界,絕不愿讓AI人工智能創作玷污這個時代創作的純潔性。他們或許還會引用宮崎駿先生的話來佐證“我認為這種AI創作是對生命的侮辱”。
那么,我暫且不直接反駁這種看法,而是想提出一個假設。這個假設并非無稽之談,而是基于一種哲學層面的思辨:我們當下所處的這個所謂“現實世界”,有沒有可能是由某種更高維度的存在,無論我們稱之為上帝、造物主,還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超驗力量,甚至不一定是生命體——所精心設計并掌控著我們所知的一切?
換句話說,我們引以為傲的獨立自主意識,我們目之所及的花鳥魚蟲、山川日月,會不會都只是這個更高存在設定好的“容器”或“程序”之中的一串代碼?
這種可能性,雖然聽起來像是科幻想象,但誰又能徹底否定它的存在呢?
倘若這種可能性真的成立,那么,我們此刻所極力捍衛的“人的原創”、所珍視的“創作的純潔性”,乃至對“真實世界”的篤信,從這個維度來看,會不會也顯得有些……荒誕可笑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