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香玉。
我也加入了暑期檔測評計劃豪華團隊。
今天咱們聊《聊齋:蘭若寺》。
前年暑期,豆瓣8.3分的《長安三萬里》拿下了超18億票房的驚人成績。
兩年后,追光動畫的「新文化」系列第二部終于來了。
原班人馬,備受期待。
誰料,上映三天,評分尷尬,差評如潮。
香玉這次也早早買票。
結果真給我難看到在電影院痛苦抱頭。
追光,你這里欠我的用什么還——
《聊齋:蘭若寺》
※全篇劇透 高能預警※
買票前以為會看到一部故事長片,坐下后才發現這是一部拼盤動畫。
內容分為六個故事,時代不同,畫風不同。
但都以蘭若寺為線索串聯,組成篇章式結構。
簡而言之,就是聊齋版《我和我的蘭若寺》。
之所以說難看,是因為這六個故事確實各有各的難看。
咱們一個個說。
故事0:《井下故事》
個人評分:0.5星(滿分五星)
這是一個貫穿首尾、串聯全片的故事。
主角蒲松齡行路遇大雨和山賊,只得在就近的千年古剎蘭若寺借宿。
入夜,響動傳來,他被一股神秘力量拉入寺內枯井中。
一龜一蟾正比賽講故事,逼蒲松齡現場聽故事做裁判。
說詭異吧,又很貼心,倆妖精講故事還給配上了全息投影水幕。
蒲松齡邊聽邊看,看完要立刻發表拉踩影評,否則就會被吃掉。
笑死,深深共情了,仿佛看到自己被逼加班時的樣子。
不難猜測,接下來倆妖精講的故事,就是影片主要內容。
期間,蒲松齡幾次差點被吃,因為這幾個故事確實很難評。
故事1:《嶗山道士》
個人評分:1星(滿分五星)
團隊稱電影主打全年齡向,故事深度依次遞進。
但從結果來看,前倆故事低幼,后仨鬼片驚悚。
不像遞進,像沒有分級的國內電影市場。
孩子樂著樂著被嚇。
大人睡過半才抬眼看,埋怨如果只有半部成人向,為啥成人票價不減半。
像《嶗山道士》,故事就是小學階段的。
一個無心讀書一心修仙的書生,終于上嶗山拜師學得了穿墻術。
下山前,師父叮囑不可用仙術欺人,書生下山就忘了。
在鄉親面前強行炫耀穿墻術,結果撞得頭破血流。
然后,沒了。
除了圓滾柔軟的毛氈動畫效果,其他毫無看頭。
連坐在我旁邊的小孩哥,都抬起自己的小天才兒童手表看時間,順便打了個哈欠。
故事2:《蓮花公主》
個人評分:1星
前有莊周夢蝶,現有竇旭夢蜂。
小畫 童竇旭在院中救下一只小蜜蜂。
睡夢中,便進入了蜜蜂王國。
不僅與小公主蓮花共同冒險,還在夢境與現實中救下了被大黑蛇攻擊的蜂巢。
絢爛的花朝節街市確實帶來相當不錯的視覺體驗。
但這個主打童趣與勇氣的故事,卻總感覺有一種違和的凝視感。
片中,竇旭看向蓮花的眼神,畫下蓮花的畫像,都有種超越年齡視角的成熟。
說白了,像大人臆想中的初戀,而非真正的兒童視角。
這一點,對比《崖上的波妞》會更加明顯。
一句「波妞喜歡宗介」能讓大人流下眼淚。
但看《蓮花公主》時,香玉總會想要大喊:
來人啊!快把倆孩子拉開!
故事3:《聶小倩》
個人評分:2星
故事不再贅述,跟大眾認知版本差別不大。
最大的不同是,背景設定在了民國。
小倩依然是女鬼,但寧采臣成了想要為救國學醫的先進學生。
二人在總是有人離奇死去的蘭若坊酒店相遇相知。
燕赤霞更炸裂,上能御劍斬妖,下能舉槍射姥姥。
實不相瞞,燕赤霞開槍的一瞬間我小腦都要萎縮了。
大腦里只剩這個表情包:
結果下一秒,姥姥成功逃脫。
意思是惡鬼難殺,畢竟特殊的時代群鬼環伺。
這讓一對真心人對未來的憧憬,反而成了最有希望的東西。
寓意挺好,但沒講好,故事與時代背景十分割裂。
寧采臣上一秒還在堅定說救國,我以為他將拉著會殺人的小倩痛揍列強。
結果只是在燕赤霞的幫助下從姥姥手中救小倩逃走,然后倆人談戀愛結婚。
這么多版本,這版確實終于Happy ending了。
但對禮教與反抗的刻畫,讓位給了模糊而失敗的宏大敘事。
讓人物成了工具人不說,整個故事也可笑起來。
可能確實是有點拿不出手,所以本是最契合片名的故事,在幾個預告片里卻沒多少戲份。
故事4:《畫皮》
個人評分:3星
這是片中香玉最喜歡的一個故事。
正如創作團隊所說,《畫皮》的美學表達是最極致的。
明末古畫式清淡雋永的畫面,人物發絲飛動裊裊如云煙,對我的眼球十分友好。
對于故事的再演繹,也給出了一種新視角。
像是聚焦了妻子的旁觀表現,讓其目睹殺害自己丈夫的女鬼魂飛魄散。
但其死前那痛苦的掙扎,喃喃的囈語,都讓同為女子的妻子沉默無言。
「我只是想要,有個家」
同樣是女子無處容身的處境,讓妻子吞咽下令人作嘔的泥丸。
回到家吐到丈夫身上,化作了男人被女鬼挖走的心。
但丈夫醒來,一改往日不耐傲慢,對妻子三跪九叩許諾日后好好相待。
妻子雙眼無神地坐在地上,淡淡吐出兩字。
不知是說藥丸,還是丈夫,是婚姻,又或者一切:
「惡心」
結合了志怪諷刺與時下性別、婚姻議題,讓《畫皮》成了為數不說的亮點部分。
但這一驚一乍的氛圍,又穿又脫的尺度,吃了再吐伸腿瞪眼丸的劇情……
讓香玉不免有些擔心地看向了鄰座那位小孩哥。
好家伙,人家已經睡著了。
故事5:《魯公女》
個人評分:2星
電影將《魯公女》放在最后是有理由的。
首先,因為這是片中蒲松齡作為炫技之作講給倆妖精的,意思是你們的故事都不行,我是《聊齋》原作者,我來講。
其次,是在細節與完成度上,這確實是全片最完整的一個故事。
老實書生張于旦意外被颯爽的魯小姐所救,一見傾心。
沒想到,魯小姐很快去世,兩人陰陽相隔。
不過,其魂魄未走,需要救九條性命,才能順利投胎成人。
于是,張于旦答應幫其完成投胎任務,重獲新 生。
過程中二人感情日篤,無奈很快要面臨分別。
好在魯小姐投胎后殘存一絲前世記憶,等待張于旦十六年后前來赴約相逢。
經歷過時間、年齡、生死的考驗,有情人終成眷屬。
情定勝天的故事曾幾何時令人動容,但在《畫皮》流行的當下就已略顯陳舊。
況且篇幅問題導致故事重點放在了情節起伏上,就有了一種奇觀狗血感。
文本改編,也無法完全脫離刻板印象。
比如片中,男女主角有這樣一段把我雷得坐立難安的對話:
「-十六年后你一定要來娶我!就算我不記得你了!你不顧我的反對,強娶也要把我娶回家知道嗎!
-我就算強娶,也把你娶回來了!」
我被尬到難以祝福。
只想說,一段沒有取件碼的愛情,要不就算了。
其實縱觀這幾個故事,觀眾就能看出一個最大的問題:
壓根沒有核心主題。
事實上,創作團隊確實抽取了《聊齋志異》原作中各篇章的作品,以呈現原作的豐富性和厚重度。
但對于觀眾而言,這就像看流水故事會,而不是一部完整的電影。
作品的主題性,依靠的是內在主題的統一。
就比如2007年的《聊齋奇女子》,便是以女性主角故事成篇組章。
《連城》《俠女》《辛十四娘》《宦娘》都是大美人,也都性格鮮明,有情有義,有完整的自我覺醒過程和不屈的反抗意識。
時隔多年,香玉仍然印象深刻。
對比之下,《聊齋:蘭若寺》比起影視作品,更像一部文學讀品配套的演示科教片。
實不相瞞,香玉對追光是有一定寬容度的。
無論是新傳說的《白蛇:緣起》以及后續作品,還是新神榜、新文化系列,創作團隊難得堅持做中國故事,并有心讓其煥發新生機。
但因為這種堅持,就更可惜僅僅只做到這種程度。
如果總與曾經的創作相比顯得太舊,與觀眾的進步速度相比也顯得太慢。
那么「新」的未來,大概很難真的到來。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推薦」吧。
助理編輯:白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