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新的情況出現。7月14日,中方正式公布了一個并不好看的數字:中美貿易在第二季度下滑了20.8%。這是實打實的降幅,不是估算,也不是趨勢預測,而是已經發生的事實。那么,為什么下滑這么猛?一個關鍵原因就是,美國推行的所謂“對等關稅”政策,把中美之間本來就復雜的貿易環境搞得更緊張了。
從年初的數據看,中美貿易本來還有增長的跡象,到了第二季度卻突然調頭往下,貿易額直接縮水五分之一。這是個大信號,代表的更是一段時間的趨勢變化。詳細數據上,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下降了將近10%,進口也跌了近8%。雖說上半年中國和美國之間的貿易額還維持在2.08萬億元的水平線,但跟去年相比,這個數字實打實少了9.3%。
當然,也不能說一點回暖的苗頭沒有。6月中美的進出口開始回暖,從5月的不到3000億,升到了3500多億,這說明市場不是完全崩了,還有調頭的可能。但問題是,這種回暖能不能持續?現在沒人敢拍胸脯保證。
針對美方的關稅政策,王毅外長近日也亮相發聲,他沒有繞圈子,沒有兜彎子,直接開門見山,告訴大家中方的態度:談,沒問題;打,沒必要;騙,那免談。王毅外長明確指出,美國現在搞的那一套關稅加壓戰術,說白了就是“訛詐”和“脅迫”,這種做法完全不符合國際規則。至于其結果,王毅外長直接給出12字評語——不負責任、不得人心、不可持續。
與此同時,王毅外長也給美國指了一條出路:“對話合作才是正道。”這既是對中美經貿的期許,也是對全球貿易體系的呼吁。王毅外長強調,中國的選擇是更加開放,這既是發展壯大的基本經驗,也是歷史前進的必然邏輯。
事實上,中國也正以實際行動踐行開放承諾。去年12月起,中國給予所有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今年上半年自這些國家的進口實現兩位數增長。并且,中方下一步還將對53個非洲建交國實施零關稅,用中國市場帶動共同發展。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朗普再次出招。先是給日韓、菲律賓、巴西、南非等國家送上了厚厚的“關稅函”,然后揚言對加拿大加征至35%,最新情況是,他又要對歐盟、墨西哥雙雙追加30%關稅。
毫無疑問,這種操作不是偶發事件,而是一個“連環套”——對盟友加壓、逼選邊站隊。這是特朗普一貫的“訛詐式談判”風格。他要的不是公平,而是服從。他的目的不只是經濟,而是重塑美國對全球貿易規則的主導地位。
再加上,美國取消800美元以下包裹免稅政策,意圖打擊中國跨境電商;限制使用中國材料的新能源項目享受稅收抵免;甚至阻撓中美企業技術合作。尤其是在當前國際局勢動蕩不安的背景下,美國還搞這種“關稅函”“定向打擊”“關稅訛詐”的做法,不僅對中美無益,還攪亂了全球的供應鏈穩定。
當然,中國并沒有一味防守。在特朗普發出一輪又一輪關稅威脅的同時,中方正在加快自貿朋友圈的建設:對最不發達國家零關稅、和非洲國家深化合作、加快中歐、中亞、中非貿易拓展,還完成了東盟3.0版談判……這都是實打實的“走出去”動作。
至于中美貿易下降,表面看中國損失了出口,但實際上美國丟的更多——市場和信任可不是一時半會能補回來的。而王毅外長的表態,更是一種對未來的引導方向。中方清楚,美國不是不會談判,而是談了后反悔太快;不是不能合作,而是老想著誰能吃掉誰。
所以,接下來的中美博弈,關鍵不在誰能撐到最后,而在于誰的路徑能被更多國家接受。如果美國繼續玩“你聽話我就降稅、不聽話就加稅”那一套,只會把更多國家推向對立面。相反,中國一邊維持產業鏈穩定,一邊通過合作穩住朋友圈,才是真正具備長期韌性的方式。
總之,這個世界已經夠亂了,經濟不能再被折騰。誰能穩住節奏、守住規則,誰才配得上做真正的引領者。王毅外長的評語是說給世界,也更是給美國的提醒。希望他們能聽進去,不然等到貿易系統徹底裂開,補起來的代價,可就不是特朗普的“萬能關稅函”能解決的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