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香港人歧視說普通話的,但沒想到都現在了這種情況還屢見不鮮?
不得不說,這都多少年了,為啥還是有這么多人的腰桿子挺不直?
即便客人怒斥他們這種區別對待中國人的行為,前臺的工作人員也無所畏懼,甚至根本都不搭理!
這也難怪客人越說越來氣,自己也是打工的,還真把自己當酒店老板了?
7月13號,香港一家酒店里,一個小哥穿著個白背心黑褲子,在大堂里對著前臺一頓輸出,那情緒叫一個激動。
他說得是普通話,大概意思就是:“你們對說英語的客人點頭哈腰,到了我們說普通話的,怎么就這態度?這不是第一次了,之前我就忍了,今天眼看都要走了,你們還要惹我?真覺得我好欺負是吧?我們花錢是來干嘛的?”
聽著小哥這帶著火藥味兒的話,你就能感覺到,這事兒肯定不是一時半會兒的矛盾。
積攢在心里的不滿,在這一刻徹底爆發了。
咱們作為旁觀者,雖然不清楚當時前臺到底說了什么做了什么,
但從小哥這架勢就能明白,他肯定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后來就有網友爆料說,當時小哥是躺在沙發上,酒店員工來勸他起來,
小哥就問了句我影響誰了?然后就有了一開始的一幕。
不管過程如何,核心矛盾點就是:小哥覺得酒店對說普通話的客人和說英語的客人,壓根兒就是兩副面孔,典型的看人下菜碟。
不過這事兒一出來,網上早已見怪不怪了,這不就是香港服務業的一個縮影嗎?
你可能聽說過,前幾年就有空姐嘲諷內地乘客不會說毛毯的英文就拿不到毛毯,還有明星去香港也遇到過類似的冷遇。
為啥香港有些服務人員,就喜歡擺出這種高人一等的架子呢?
其實香港被英國殖民了那么多年,英國人把西方那套教育文化,價值觀,一點點地滲透到香港的方方面面。
你想想,從小在那種環境里長大,耳濡目染的,自然而然就會覺得西方文化更高級,英文更上流。
這就導致了一部分香港人,心里頭對西方文化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尊崇感,甚至會把這種尊崇投射到說英語的外國人身上。
反過來,對自己的本土文化,或者說對內地的文化,就容易產生一種忽視甚至輕蔑。
這種心理,反映到服務業上,就是對說英語的客人畢恭畢敬,對說普通話的客人就可能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
再一個,就是經濟上的曾經輝煌。
八九十年代那會兒,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騰飛,遍地黃金。
而當時的內地,剛剛改革開放,經濟上跟香港比那真是差了一大截。
所以,在那些香港人的心里,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一種優越感。
他們覺得自己是發達地區的人,看內地人就容易帶著一種土的眼光。
雖然現在內地經濟早已今非昔比,甚至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香港,但這種心理慣性,可不是說改就能改的。
再加上2003年內地開放自由行之后,大量的內地游客涌入香港。
大家也知道,那么多人出去旅游,總會有一些不文明的現象發生。
這些個別的事件,就被一些香港媒體和輿論無限放大,成了給所有內地游客貼標簽的證據。
時間一長,他們就形成了那種內地游客素質差的刻板印象。
有了這種印象,一些服務人員在面對內地游客時,就容易戴著有色眼鏡,態度自然就好不到哪兒去。
但即便這樣,區別對待就是不對!
特別是當你花錢消費的時候,你就是上帝,你就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服務。
這位白背心小哥說得特別好,我們花錢是來干嘛的?
是啊,我們不是去受氣的,不是去被區別對待的!
這次小哥的爆發,說實話沒有任何毛病,甚至值得我們學習。
畢竟憑什么我花同樣的錢,甚至比別人花更多的錢,卻要受這種窩囊氣?
當你不滿的時候,就應該跟小哥一樣,勇敢地站出來,把自己的不滿說出來。
因為你的沉默,只會讓那些區別對待的人覺得:你看他們也沒意見,我這樣做沒什么問題。
所以當我們的權益受到侵犯時,當我們的尊嚴被踩踏時,我們就有權利去維護它。
而對于香港的某些人,也只想說,是時候改改你們的觀點態度了。
香港一直標榜自己是國際大都市,是旅游勝地。
可如果連最基本的平等服務都做不到,如果對外來游客還帶著有色眼鏡,那它的國際形象和旅游吸引力,遲早要大打折扣。
香港中國的,是中華大家庭的一部分。兩地人民之間的交流和感情,不應該被這種傲慢和偏見所玷污。
要時刻記住自己的身份,不要做一些傷害自家人的行為。
同時,也希望這個酒店能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趕緊出面解決,別最后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信息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