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5年7月13日,俄烏戰場再度上演一幕令人瞠目結舌的戲碼。據相關報道,俄軍發射伊朗“小摩托”——沙赫德 - 136自殺式無人機,襲擊了烏克蘭第聶伯羅州的征兵處辦公室。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次打擊竟是烏克蘭人向俄軍付款打賞,提供精確坐標后促成的。俄羅斯方面宣稱,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的烏克蘭人通過俄軍方提供的“網上打賞服務”,要求對當地軍事動員和征兵辦公室人員及所在位置進行轟炸。
從軍事角度看,這種“網絡打賞式轟炸”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聞。俄軍在自殺式無人機身上涂上烏克蘭人想說的話,按照烏克蘭居民提供的網絡匯款和精確目標坐標,寫明具體來源和要求詞匯后發射無人機。這一做法看似荒誕,實則有著一定的現實邏輯。如今俄軍手中的伊朗“小摩托”產量暴漲,面臨著選擇轟炸目標的難題。而烏克蘭國內部分民眾對征兵辦恨之入骨,他們愿意花錢并提供精確坐標,讓俄軍打擊征兵辦,這對俄軍來說無疑是一舉兩得。一方面,避免了收到假情報、假坐標的風險,畢竟人對免費得到的東西往往不會珍惜;另一方面,還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盡管目前俄國人沒有嚴格定價,適當給點小費就愿意開工干活,但一架至少需要1萬 - 2萬美元的沙赫德 - 136自殺式無人機,成本也不容小覷。
俄羅斯媒體還公開了據稱是烏克蘭人與俄軍無人機發射手的對話。對話中,烏克蘭人聲淚俱下地控訴征兵中心在大街上無差別抓人,很多不滿25歲的年輕人被毆打后強行抓走,他們湊了一部分錢請求俄軍炸飛征兵辦。俄軍在確認位置和坐標后,承諾“你們堅持住,兄弟”,隨后便發射了寫有“來自薩馬爾市的烏克蘭居民問候”的自殺式無人機進行轟炸。這種場景仿佛將戰爭變成了一場“滴滴打人,炸人”的鬧劇,讓人不禁感嘆戰爭形態的荒誕演變。然而,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烏克蘭國內部分民眾對政府征兵政策的不滿和抵觸情緒,這種民心的微妙變化或許將成為影響戰爭走向的一個重要因素。
“小摩托”回歸老本行:低成本戰略轟炸顯威力
同樣在7月13日,俄羅斯方面公開了在烏克蘭戰場切爾尼戈夫前線的又一戰果。俄軍發射伊朗“小摩托”沙赫德 - 136自殺式無人機,直接炸毀了烏克蘭軍隊一個為S - 300防空導彈系統服務的36D3雷達站,爆炸距離俄烏邊境90公里。這一行動標志著俄軍“小摩托”終于干回了老本行——反輻射炸雷達。
伊朗“小摩托”沙赫德 - 136自殺式無人機仿制的是以色列哈比自殺式無人機,而以色列哈比自殺式無人機的老本行就是反輻射、炸雷達。此前,俄軍需要耗費伊斯坎德爾 - M彈道導彈來打擊烏克蘭縱深50 - 100公里的目標,如今有了升級后的伊朗“小摩托”,便可以進行精確打擊。據稱,這一次發射的“小摩托”采用空爆模式,配備集束戰斗部,不僅可以傳回信號,作為察打一體武裝無人機使用,還能像柳葉刀巡飛彈一樣打擊移動目標。
這一變化體現了俄軍在軍事戰略上的靈活調整。在戰爭中,合理利用低成本武器實現高效打擊是至關重要的。伊朗“小摩托”的低成本和高效率,使得俄軍在戰場上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優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俄軍在其他高端武器方面的不足,對烏克蘭軍隊的防空系統和雷達設施構成嚴重威脅。然而,令人疑惑的是,為何烏克蘭軍隊還有能用的S - 300防空導彈。這或許反映出烏克蘭軍隊繼承的遺產太過豐厚,家底厚實,盡管俄軍不斷打擊,但一時半會還無法徹底全部摧毀。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說明俄軍的打擊效率還有待提高,烏克蘭軍隊手中的S - 300防空導彈和雷達數量可能已經不多,俄軍需要加大打擊力度,盡快削弱烏克蘭軍隊的防空能力。
局勢展望:民心與軍事的雙重博弈
綜合目前俄烏戰場的這些新態勢,我們可以對下一步的局勢發展做出一些猜測。在民心方面,烏克蘭國內部分民眾對征兵辦的不滿情緒通過“網絡打賞式轟炸”事件進一步凸顯出來。如果這種情緒繼續蔓延,可能會導致烏克蘭軍隊內部出現更多的問題,甚至引發嘩變。畢竟,軍隊的戰斗力離不開民眾的支持,當民眾對政府的軍事行動產生抵觸情緒時,軍隊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也會受到影響。
對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說的?歡迎大家點贊評論加關注。
注:文中插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