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這行情還能報計算機專業嗎?
能,我先說結論。前幾天我討論這個事兒,熱心網友也給了我不少建議,大部分人的建議都是別報,他們理由很充分,我都整理出來了。但現在不好意思,我要一一反駁。
第一點,有人說計算機行業裁員失業潮這么嚴重,你還往里擠。沒錯,裁員、失業、公司倒閉的情況確實一大堆,這是當下最直觀的事實。有人說自己都gap一年了,覺得這行已經完了。可這幾年,難道就你們計算機行業這樣嗎?其他行業就沒裁員,沒受沖擊?
而且其他行業崗位更少,剩下的公司和崗位數量,甚至都能數得清。肉眼可見,那些崗位都有人占著,根本進不去。有些行業的某些方向甚至直接就沒了。計算機畢竟方向廣,幾乎哪家公司沒幾個敲代碼的,它的體量很大。即便裁了這么多人,其體量依然斷層式領先。高考生報專業,選崗位多的有什么問題?
其他行業有些崗位或許能做到50歲,計算機最多做到35歲。但對高考生來說,總得報幾個專業吧,不是計算機,就是其他專業,可其他專業情況更糟。所以,矮子里拔將軍,還是選計算機。
而且說句扎心的,眼下裁員造成的這種擁擠踩踏現象,等4年后、7年后這些高考生畢業,影響就小了。只要現存的崗位數量在4 - 7年后變化不大,以計算機行業的體量,完全可以報。
像某些高校擴招的2000人,放在幾百萬的從業人數里,根本不算什么。還有人說計算機太卷,有35歲危機,其實這些都是行業縮水衍生出來的問題。那你是想在計算機行業拿著高薪一直卷到35歲,哪怕之后去擺攤,還是想在其他行業不那么卷,但一直穩定地窮著呢?這就是個人選擇了。
選擇在計算機行業卷的人,可以提前考慮35歲之后做什么,反正錢也掙了,沒什么可怕的。也有人說,怕畢業后拿不到高薪,還卷不到35歲。這就涉及到第二點原因,有人說計算機行業的大基建已經完成,后面只需要少量維護崗位就行。這話什么意思呢?
比如說用戶想要一款購物網站,初期會有很多公司開發各種不同的網站去競爭市場,這時就會有大量崗位。一段時間后,可能只有一兩家成功占據市場,其他的都被擠掉了,而且成功的公司開發工作也結束了,很多崗位就消失了,這就叫大基建完成。
通俗講,就像樓蓋好了,只剩下物業的活兒了。但蓋樓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房子,蓋完這批人的,還能蓋下一批人的。可互聯網產品是所有人共用一個“樓房”,不需要再蓋下一批。話雖這么說,但我想問,有哪個互聯網產品能一直占據市場呢?
某寶最初是購物巨頭吧,但現在不也有很多用戶分流到多多、某音、某紅薯去購物了嗎?曾經最早的即時通訊產品,不也被自家的微信取代了嗎?這幾年大家還經常刷朋友圈嗎?男的刷某音,女的刷某紅薯,對吧?用戶會厭倦,想要新鮮感。即便新的產品實力不強,大家也會因為新鮮去看一看。看看那些互聯網產品各自輝煌了多久,等高考生4年后、7年后畢業,肯定會有新的產品、新的巨頭出現。所以,“樓房”肯定還得蓋。
而且說個不太能明說的,我們要做全球的生意,別總盯著國內這點“肉湯”。同學們,向外卷啊!你們用過國外那些不太好用的app和程序嗎?我用過,國外還有好多“樓房”等著蓋呢。
這里肯定有人潑冷水,說“樓房”是還會蓋,但不是人蓋,是AI蓋。這就是第三點。AI取代程序員,聽起來有點可怕,但也有點讓人期待。首先,就AI目前的能力,讓它寫幾百行代碼還行,寫一萬行代碼,那bug多得根本無從下手。
此時此刻,AI還完全沒法替代程序員。不過AI發展速度快,幾年后勢必會替代一部分工作,這點毋庸置疑。但如果AI發展了,是不是意味著人工智能機器發展了?那會不會帶來更多的產品需求呢?
你想,一個小小的智能手機就能催生出眾多爭奇斗艷的產品,那一個智能機器人能創造多少產品?到時候,不僅計算機專業,芯片專業、自動化、機械儀器材料專業,就連生物醫學等專業,都可能產生難以想象的大量崗位。
有人覺得這條路可能很長。如果這條路很長,就說明AI發展得慢,那你的崗位就還在。如果這條路發展得很快,就代表新崗位更多,新機會也來了。其實大家不用想那么遠,就看當下。眼下各個行業都不咋樣,計算機至少高薪,而且崗位多,肯定選計算機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