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群發(fā)郵件式的關稅通牒,粉碎了日本對美國“特殊盟友”的最后幻想。
“這是一場賭上國運的戰(zhàn)斗,絕不能被人看扁!”日本首相石破茂面對鏡頭,拳頭重重砸在講臺上。三天前,他的首席貿易談判代表赤澤亮正第七次從華盛頓空手而歸——十五萬公里航程、三個月密集磋商,換來的竟是特朗普一紙“25%關稅”的冰冷通牒。
更讓東京震怒的是信件措辭:“美日關系遠非對等”,若日本反擊,美國將“以倍數回應”。這封被日媒痛批為“群發(fā)模板”的信函,同時發(fā)往全球22個國家,昔日盟友待遇蕩然無存。
01 三張底牌:石破茂的硬氣從何而來?
特朗普的算盤看似無解:要么吞下25%汽車關稅,要么開放農業(yè)市場。
然而兩項都是日本的致命死穴。汽車產業(yè)占日本制造業(yè)總值20%,維系著600萬就業(yè)崗位;農業(yè)背后則是掌控千萬選票、資金雄厚的農協(xié),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已明言:“絕不犧牲日本農業(yè)”。
石破茂敢硬碰硬的底氣,藏在三張戰(zhàn)略底牌中:
- 美債核彈:日本手握1.13萬億美元美債,占美國凈借款需求的20%。2024年4月的一次試探性拋售就令美債收益率單周飆升至4.592%,創(chuàng)2001年來最高。若全面出手,美國房貸利率和企業(yè)融資成本將瞬間爆炸。
- 稀土鎖喉:全球40%稀土加工掌控在日本手中。這些“工業(yè)維生素”關乎美國F-35戰(zhàn)機、芯片和電動車生產。一旦日本聯(lián)合中國斷供,五角大樓的武器生產線恐陷癱瘓。
- 撤資倒計時:豐田在美十多家工廠年產值超500億美元。日企放話可將生產線遷往東南亞——45萬個美國崗位頃刻蒸發(fā),直擊特朗普選舉命門。
布魯金斯學會學者米雷婭·索利斯點破殘酷現(xiàn)實:“美日特殊關系的神話,正在關稅鐵幕下崩塌。”
02 歷史輪回:從廣場協(xié)議到稀土同盟
深層裂痕早埋下種子。
特朗普上世紀80年代目睹日本經濟崛起時,就對“第二大經濟體”埋下心結。如今他要求日本支付400%的駐軍費用、逼迫日元升值,與1985年廣場協(xié)議如出一轍。
但世界已變。當美國防部強令日本將軍費開支提高到GDP的3.5%,石破茂直接取消了美日安保磋商會。更微妙的是經貿轉機:
- 2025年6月,中國批準3家日企水產品重新入華,福島等十地仍被排除;
- 日本牛肉進口解禁在即,何立峰副總理親自推動事務級磋商。
稀土牌背后的中國身影,成為博弈關鍵變量。
日本掌握稀土加工技術,中國擁有稀土資源。兩國若形成“技術+資源”聯(lián)盟,將重構全球供應鏈權力版圖。
03 93閱兵:一張請柬的破局玄機
此刻,中國學者高志凱拋出震撼提議:邀請石破茂參加9月3日抗戰(zhàn)勝利閱兵。
若成真,這將是歷史性場景——中美俄三個戰(zhàn)勝國與日本戰(zhàn)敗國代表同臺。對石破茂而言,此行可換取中日經貿實質性突破:
- 水產品進口解禁后,日本牛肉輸華談判已進入快車道;
- 潛在的中日韓自貿區(qū),能對沖美國市場25%關稅的沖擊;
更深層的是歷史清算。外交部“徹底切割軍國主義”的警告言猶在耳,石破茂若能在盧溝橋或南京表態(tài),或將成為打破美日僵局的政治杠桿。
東京街頭,石破茂的演講橫幅在熱風中抖動;華盛頓特區(qū)內,特朗普的關稅大棒懸在8月1日。
當農協(xié)議員遞上請愿書、豐田工廠亮起停產預警燈,那張飛往北京的閱兵觀禮請柬,或許正躺在首相官邸加密傳真機上。
60年前,日本用半導體擊垮美國汽車業(yè);今天,中國市場的鑰匙,可能比美軍基地更能撬動東京的枷鎖。石破茂的抉擇將揭示一個殘酷真相:
國際政治中,沒有永遠的盟友,只有永遠的重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