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個消息,實實在在的震撼到了我。
據媒體報道:
7月9日,烏克蘭第3獨立突擊旅通過“電報”軟件發布消息稱,在哈爾科夫地區,他們首次成功地僅憑無人機和自殺式地面作戰平臺,迫使俄軍士兵向無人裝備投降。
該通報稱:“歷史上第一次,俄軍士兵在純粹由機器人系統發起的進攻中投降?!?/p>
具體詳情是怎樣的呢?
據悉,這支機器人部隊部署了裝載炸藥的地面車輛,并攻擊俄軍的堅固陣地。
在摧毀數個掩體后,其中一臺地面機器人系統靠近了一個部分坍塌的庇護所,俄軍士兵嚇壞了,主動出來投降,以避免即將發生的爆炸。
第3獨立突擊旅說:“當接下來的一臺系統靠近一個被摧毀的掩體時,敵人為了避免爆炸,宣布投降?!?/p>
隨后,在沒有人類直接干預的情況下,幸存的俄軍士兵隨后在多旋翼無人機的押送下到達烏軍防線,并按照軍事規程被收押為戰俘。
第3獨立突擊旅表示,該地區的俄軍陣地此前已成功抵抗兩輪由人類部隊發動的進攻。無人系統的使用使得烏軍得以控制這些陣地及鄰近的戰略目標。
如果不是烏克蘭分享這樣的戰場消息,簡直不敢相信烏克蘭使用無人機,竟然到了這種地步。
俄羅斯士兵竟然向烏克蘭的無人機投降,這真的是稀奇他媽給稀奇開門,稀奇到家了。
軍事家曾經預言,未來的高科技戰爭就是機器人跟機器人之間的戰爭,但沒有想到,在21世紀的俄烏戰場,竟然讓烏克蘭提前給實現了。
對此,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7月13日報道稱,烏克蘭沖突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變化。
該網站指出:在一項完全由機器人部隊執行的任務中,俄軍作戰人員首次在沒有人類步兵直接干預的情況下被俘。甚至押送俘虜的也是無人系統,無需烏軍士兵踏足戰場。
該網站強調:這是一個史無前例的里程碑:一場機器俘虜戰俘的現代戰爭。
看了上面的報道,真心為烏克蘭感到高興。
烏克蘭太厲害了,把西方科技用到了極致,這真的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這樣的情況,俄羅斯是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的,俄羅斯還想給烏克蘭打,拿什么打?
真人都向機器人投降了!
相信以后烏克蘭會積累這次戰斗的經驗,運用更多的機器人跟俄羅斯打仗,
俄羅斯士兵不會無窮無盡,但是如果烏克蘭生產機器人的話,會無窮無盡。
真沒想到烏克蘭這么厲害了。
昨天我還看到一個消息,烏克蘭發明了運送無人機的母艦。
這是一種新型無人水面艇,名叫“烏爾蘇拉”,長約1米。
它的功能是“母艦”,將無人機攜帶到目標附近放飛,然后無人機向目標發起進攻,它自己返回。
這個水面無人艦艇也可以稱為擺渡船,這樣做的好處是更隱蔽了,從水面上運送無人機,然后到達位置再釋放,意味著能夠躲避俄羅斯雷達的搜索,從而達到出其不意的打擊效果。
還記得蛛網行動的時候,烏克蘭怎么做的嗎?
當時為了防止被俄羅斯地面防空系統攔截,烏軍利用大卡車把無人機運送到指定位置,然后無人機突然飛出,對俄羅斯機場的戰略轟炸機進行攻擊的。
烏克蘭真有人才,能把科技知識轉化為戰斗力,就這樣打下去,俄羅斯將越來越沒有勝算。
可笑的是,俄總統普京至今仍然堅信,只要俄羅斯繼續進攻,烏克蘭將在幾個月內崩潰,俄羅斯將實現目標,包括到達敖德薩,完全占領烏東四州,烏克蘭將投降。
但俄羅斯的官員們可能沒有講實話,俄羅斯每陣亡一名士兵,僅獲得0.038平方公里的土地,按照這個速度,要征服整個烏克蘭,俄羅斯還需要89年。
89年,嗯,估計某人是看不到那一天了。
一位詩人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
但同樣的遠方,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過法。作為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我沒有詩與遠方,只有眼前的茍且。
曾經一個天真浪漫的少女,現在卻混成了斤斤計較的中年婦女,為了能在這個城市中生活下去,我幾乎放棄了一切的休息時間,在別人休息的時候,我在想著寫作,在別人聊天的時候,我在想著寫作,
生活重壓之下,似乎寫文章成了我唯一的一個減壓口。在我的字典里,沒有休息日,沒有節假日,所有的目標都是為了活著,拼了命的用盡全力活著。
有人說我活的很累,是啊,就是活的很累,但怎么辦呢?有時感覺活的像個螻蟻。
但我也很贊同一句話:生如螻蟻,當存鴻鵠之志,命如紙薄,應有不屈之心。
若沒有躺贏的命,那就站起來奔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