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外,一場雨后的清晨。林府深宅大院內,年僅五歲的林黛玉正襟危坐,對面是父親請來的西賓賈雨村。這位看似才高八斗、前程似錦的年輕男子,正耐心地教導這個天資聰穎的女孩讀書識字。
誰能想到,這位賈先生日后會成為紅樓世界里最具爭議的偽君子,而他的學生林黛玉卻成了全書最純凈、最不染世俗的靈魂?曹雪芹為何要安排這樣一個矛盾的師生組合?一個是滿口仁義道德卻趨炎附勢的文人,一個是孤高清冷卻真性情的女子。
林黛玉的父親林如海,是何等精明的一個人。他身為鹽政,位高權重,為何偏偏選中了賈雨村這樣一個兩袖清風卻又善于鉆營的讀書人?表面看來,是欣賞其才學,實則暗藏玄機。
林如海其實早已看透了官場的險惡和人情的冷暖。他為女兒選擇老師,不僅要有真才實學,更要懂得這個世界的殘酷。而賈雨村,恰恰是一面最好的鏡子。他身上有才華,有抱負,但也有世俗的欲望和軟弱。林如海或許是希望,女兒能從這樣一個復雜的人物身上,領悟人性的多面性。
賈雨村是什么人?他曾受過甄士隱的救命之恩,卻在恩人家遭難時袖手旁觀;他靠著攀附賈府而官運亨通,又在賈府敗落時落井下石。他的名字”假語村言”,道破了他虛偽的本質。可即便如此,曹雪芹還是給了他才華和抱負,讓他在官場上有所作為。
這樣一個復雜的人物,教出的學生會怎樣?
林黛玉五歲啟蒙,八歲能詩,十歲失去母親,十三歲又痛失父親。短短幾年間,她從金枝玉葉的千金小姐,變成了寄人籬下的孤女。命運給了她天資聰穎的頭腦,卻又奪走了她賴以生存的依靠。
或許正是這種強烈的反差,讓林黛玉在賈府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本色。她不屑于世俗的趨炎附勢,不善于官場的周旋,只憑一腔真性情行走人世。她敢愛敢恨,口無遮攔,嘲諷世態炎涼,揭露人情冷暖。
有意思的是,當林黛玉來到賈府后,她與賈雨村幾乎沒有交集。兩人雖有師生之名,卻再無師生之實。林黛玉似乎早已看穿了賈雨村的為人,不屑與之為伍。她在賈府中結交的,都是與她心靈相通的賈寶玉、薛寶釵等人,而非這位曾經的啟蒙老師。
曹雪芹為何要安排這樣一個矛盾的師生組合?或許他是想通過對比,來凸顯林黛玉的純凈與高潔。
世人常說,真正的教育不是言傳,而是身教。林黛玉從賈雨村身上學到的,或許不是圣賢書上的道理,而是如何看清這個世界的虛偽。賈雨村的趨炎附勢,讓她明白了官場的險惡;賈雨村的見風使舵,讓她懂得了人情的冷暖。
而林黛玉最終選擇的,卻是與賈雨村截然相反的路。她不屑于世俗的攀附,不愿意為了利益而委曲求全。她寧可孤獨,也不肯放棄自己的真性情。這種叛逆的精神,恰恰是對賈雨村這類偽君子最大的反抗。
紅樓夢中,林黛玉的結局是悲劇的。她最終沒能與心愛的寶玉廝守一生,而是在誤會中香消玉殞。但她的靈魂,卻因為這種純凈而永遠鮮活。
而賈雨村呢?他最終成了一個位高權重的官員,在皇權和權貴面前卑躬屈膝,失去了最初的理想和抱負。他活得很”成功”,卻也很卑微。
曹雪芹安排這樣一對師生,或許是在告訴我們:真正的教育,不是讓學生變成老師的復制品,而是讓學生找到自己的路。林黛玉從賈雨村身上學到的,恰恰是如何不成為賈雨村。
這個世界永遠不缺少賈雨村這樣的人。他們精于世故,善于鉆營,能夠在亂世中獲得表面的成功。但世界也永遠需要林黛玉這樣的人,他們或許不懂世故,不善鉆營,卻能夠在渾濁中保持自己的純凈。
有時候,最好的老師不是教會你什么,而是讓你看清什么不該成為?;蛟S,這就是曹雪芹的用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