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1 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基礎醫學院、免疫應答與免疫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田志剛教授、彭慧教授課題組與法國艾克斯 - 馬賽大學Eric Vivier教授團隊合作在 Science Immunology 期刊在線發表題為
Innate lymphoid cells originate from fetal liver–derived tissue-resident progenitors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提出固有淋巴細胞(Innate lymphoid cell, ILC)胎肝起源模型,從時間和空間上解析了骨髓非依賴的ILC動態發育過程,重新定義ILC發育框架。
ILC 是具有組織駐留特性的異質性群體(包含 ILC1 、 ILC2 和 ILC3 ),對機體抵抗病原體、抗腫瘤及免疫調節等具有重要作用。傳統觀點認為,骨髓作為機體出生后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免疫 細胞發育分化的關鍵場所。因此,研究人員長期以來主要在骨髓中尋找和鑒定 ILC 的前體細胞( ILC precursor, ILCP ),然而亦有證據提示 骨髓之 外的組織中也 有 I LCP 的存在。近年來,田志剛教授課題組發現肝臟駐留 NK 細胞( 后續國際命名為 ILC1 )由肝臟原位造血前體細胞產生( Science 2021; J Exp Med 2022 ),提示 I LC 存在 獨立于 骨髓造血的起源路徑。
為進一步拓展上述發現, 探究各外周 組織駐留 ILC 亞群是否存在共性發育起源路徑,研究人員構建了造血干細胞( HSC )譜系示蹤模型( Fgd5 fate-mapping ), 可以標記示蹤 不同周齡小鼠 造血干細胞的起源、發育和分化軌跡, 發現骨髓造血來源的組織駐留 ILC 僅占 15%-35% ,而胚胎 肝臟 造血則可產生 ILC 細胞 的所有群體 。利用單細胞測序和體內外分化體系,進一步解析了 胎肝 ILC 共有祖細胞定 向分化為特定 ILC 亞群 前體細胞 的發育軌跡 ,發現并鑒定了一群表達 CD94 的 ILC 前體,該前體具有 ILC1 和 ILC3 潛能,命名為 ILC1/3P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胎肝造血產生的 ILCP 遷移并定植于外周組織。隨個體發生,組織微環境引導 ILCP 向 ILC1/3P 或 ILC2P 分化,最終形成具有顯著組織區域特性的 ILC 亞群,該發育過程不依賴骨髓。 即使在病原體感染或炎癥狀態下,局部組織 ILC 亞群發生 大幅 擴增,其來源依然獨立于骨髓造血 ,提示成年組織 ILCP 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 。相比之下,骨髓主要產生 經典 NK 細胞和 部分 髓內 ILC2 。基于以上發現,這項研究揭示了骨髓并非ILC細胞主要來源,ILC各細胞群體均起源于胚胎肝臟造血,從而提出了ILC共有起源、個體發生和發育分化的新模型,為后續研究ILC亞群在各器官的區域分化和功能特性奠定了基礎。
ILC 胚胎起源和發育過程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免疫應答與免疫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田志剛教授、彭慧教授和法國 Eric Viv i er 教授為文章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特任副研究員王憲偉、李佳瑞博士和法國 Lucas Rebuffet 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獲得了山東大學張彩教授、陸軍軍醫大學葉麗林教授、中科大魏海明教授和朱書教授的幫助和支持。
論文鏈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immunol.adu7962
制版人: 十一
學術合作組織
(*排名不分先后)
戰略合作伙伴
(*排名不分先后)
轉載須知
【非原創文章】本文著作權歸文章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未經作者的允許禁止轉載,作者擁有所有法定權利,違者必究。
BioArt
Med
Plants
人才招聘
近期直播推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