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覺張嘴呼吸、打呼嚕,嘴唇突出、牙列不齊,不少家長第一反應就是“腺樣體肥大惹的禍”,甚至急于給孩子安排手術。威海市中醫院耳鼻喉二科主任紀小美提醒,腺樣體肥大并非都要“一切了之”,尤其是當它與鼻炎相互糾纏時,中西醫結合治療往往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認識腺樣體:兒童特有的“免疫衛士”
要科學應對腺樣體問題,首先需了解這個藏在鼻咽部的特殊組織。紀小美介紹,腺樣體是人體淋巴環的重要組成部分,出生時就存在,如同咽喉深處的“免疫衛士”,在兒童期承擔著抵御病原體的重要功能。 從生長規律來看,腺樣體的大小隨年齡變化明顯:出生時體積較小,不會引發不適;2至6歲進入生長關鍵期,可能出現生理性肥大;10歲后開始自然萎縮。
“因此,兒童期的腺樣體肥大未必都是病理狀態,需結合癥狀綜合判斷,避免過度干預。”紀小美強調。
癥狀背后:腺樣體與鼻炎的“惡性循環”
腺樣體肥大的典型癥狀包括眼裂增寬、牙列不齊、嘴唇上翻、睡覺張嘴呼吸、打呼嚕等“腺樣體面容”特征,還可能壓迫咽鼓管導致聽力下降——表現為孩子看電視時音量調得過大、對呼喚反應遲鈍。但紀小美在臨床中發現,很多孩子的癥狀并非單純由腺樣體肥大引起,鼻炎、鼻甲肥大常是“隱形推手”。
“腺樣體與鼻炎存在相互影響的惡性循環。”紀小美解釋,腺樣體肥大可導致鼻腔通氣受阻,誘發張嘴呼吸和鼻炎;而鼻炎(尤其是過敏性鼻炎)引發的黏膜水腫、分泌物增多,又會持續刺激腺樣體,加重肥大。在早晚溫差大、換季降溫時,過敏性鼻炎患兒的黏膜水腫更為明顯,鼻塞癥狀突出,容易被誤判為單純的腺樣體肥大。
治療原則:不盲目手術,先找根源
“懷疑腺樣體肥大就做手術,是臨床常見的誤區。”紀小美指出,手術并非首選方案,需通過鼻咽部側位X光片或鼻內窺鏡檢查評估——通常腺樣體肥大超過80%,且嚴重影響呼吸、聽力或睡眠時,才考慮手術切除。對于鼻炎誘發的腺樣體肥大,單純切除腺樣體無法解決根本問題,必須同步改善鼻腔環境。
威海市中醫院耳鼻喉二科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思路,強調“先診斷,找根源”:通過辨證區分鼻炎的“內熱”與“脾虛”兩種癥型,針對性制定治療方案,從整體改善腺樣體的生存環境。
中西醫結合妙招:內調外治兼顧 針對“內熱型”患兒(表現為煩躁、大便不暢、濕熱內盛),科室采用“上病下治”的思路:研制中藥泡腳方,通過足底吸收藥性,清除內熱、改善便秘;配合獨家研制的黃白滴鼻劑,直接作用于鼻腔病灶,清熱解毒、減輕黏膜水腫,雙管齊下緩解鼻塞。 對于“脾虛型”患兒(特征為個頭瘦小、吸收能力差),則以調理脾胃為核心:冬季選用口感好的膏方進補,平時可服用參苓白術顆粒、小兒醒脾顆粒等中成藥,兼顧療效與孩子的接受度。同時配合鼻腔清洗、中藥霧化等外治法,疏通鼻腔通道,減少分泌物刺激。
此外,科室的穴位貼敷秘方深受歡迎。該方法通過刺激相關穴位,疏通經絡、排出內熱,對兒童打呼嚕、腺樣體肥大、過敏性鼻炎見效快,尤其適合懼怕吃藥的孩子。
日常養護:預防重于治療
紀小美特別強調日常養護的重要性:飲食宜清淡,少食帶殼海鮮和寒性水果,納差的孩子可少食多餐;避免冷飲和長時間吹空調,減少鼻腔刺激;多運動、曬太陽,增強免疫力。
當前正值三伏貼貼敷期,適合脾胃虛弱、腺樣體肥大、氣虛體寒的孩子,堅持貼敷可增強抵抗力,減少冬季感冒對腺樣體的刺激。
“兒童腺樣體問題多為階段性,家長無需過度焦慮。”紀小美表示,通過中西醫結合的精準治療與科學養護,多數孩子無需手術即可改善癥狀,避免“一刀切”帶來的不必要損傷,讓孩子在自然生長中恢復健康。
來源:威海市中醫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