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法院勞動爭議、信用卡糾紛、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等案件的示范文本使用比例超過70%。一些法院物業服務合同糾紛、民間借貸糾紛、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等案件的審理周期大幅縮短。一些地區通過在勞動爭議等領域充分發揮示范文本“要素式”問題清單作用,促推糾紛源頭化解,勞動爭議等案件量出現明顯下降……
示范文本使用率和審判質效的逐步提升,是示范文本助力實質解紛能力、效果的不斷深化,當事人與律師對其愈發熟悉并廣泛使用的有力證明。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會同司法部、全國律協發布67類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定于7月14日起在全國法院全面推廣使用。這是在2024年3月第一批11類示范文本試行基礎上的深化拓展,旨在便利群眾訴訟、更好保障當事人訴權。
人民法院努力把示范文本這件便民實事辦好,把促推案件提質增效這件好事辦實。從試點探索到全面推廣,從民事糾紛到覆蓋刑事(自訴)、行政、執行等多領域,示范文本正成為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抓手。
效能釋放,解紛質效再提升
據統計,2024年,全國法院一審案件中,自然人未請律師代理自行提起訴訟的占比達到78%。自2024年3月首次試行表格化、要素式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以來,示范文本通過梳理同類糾紛常見訴訟請求及爭議焦點,以勾選、填空等方式引導當事人準確表達訴求。在“積極引導、自愿選擇”原則下,示范文本逐步實現從“推薦用”到“主動選”、從“可用”到“管用”的轉變,應用成效逐步顯現。
2025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召開會議,討論第二批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會議強調,要堅決落實黨中央關于立案登記制的改革部署,為人民群眾提供更方便的訴訟服務。最高法有關部門在深入總結各級法院特別是基層法院的司法實踐經驗、廣泛征求有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研究起草了第二批示范文本。各地法院通過邀請當地律協和行業專家開展業務培訓、運用信息技術要素式輔助生成起訴狀答辯狀等方式,積極推廣使用。示范文本在糾紛化解全流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有力推動了司法公正與效率。
“各級人民法院將示范文本應用融入立案審判執行‘全流程’,以要素式起訴狀與要素式答辯狀一體應用,快速進行要素比對,確定爭議焦點,既便于法官高效開展‘要素式庭審’,又有利于當事人對裁判結果形成合理預期,做實定分止爭。”最高法有關部門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例如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中,示范文本列舉12項常見賠償項目,原告可通過勾選等方式填寫示范文本,有利于當事人準確、全面提出訴訟請求、陳述事實和理由,更好行使訴訟權利;涉合同糾紛示范文本設置“有無仲裁、法院管轄約定”欄,有利于及時準確確定管轄法院,避免訴訟后當事人又對管轄問題產生爭議;專業案件訴辯文書示范文本中“是否申請鑒定”欄,有利于防止當事人因未及時申請鑒定而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示范文本的易用性直接決定其普及程度。數據顯示,到目前,11類案件中72%的當事人、律師主動選擇應用要素式示范文本進行訴訟。
示范文本的應用還在提升司法效率、助力糾紛化解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效果。負責人介紹,截至今年6月,全國法院81%的信用卡案件應用示范文本,促推信用卡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10%以上。同時,通過示范文本賦能綜治中心、“總對總”等單位調解員前端化解工作,越來越多的調解員運用示范文本“要素式”問題清單,抓準、抓住爭議焦點開展調解,促推先行調解糾紛量、調解成功率持續提升。今年1月至6月,全國法院先行調解量逐月增長,到6月底,全國法院四分之一以上案件通過先行調解成功化解。各級人民法院通過對示范文本類案要素進行大數據分析,針對發現的普遍性問題,與相關部門開展協同共治,從源頭預防和減少糾紛。
迭代升級,細節優化更便民
提供統一、規范、簡潔的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是人民法院會同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聚焦滿足群眾司法需求,更加便利群眾行使訴訟權利的為民舉措。試行一年多以來,廣大律師、當事人在實際使用中,既深入了解到示范文本的積極作用,也對增強其應用實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為更好地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司法需求,今年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湖南長沙舉行示范文本推廣應用觀摩交流現場會。多地法院交流經驗、分析問題,研討進一步做深做實示范文本充分應用工作。5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律師協會就推廣應用《部分案件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聯合印發通知,在第一批11類基礎上,在刑事(自訴)、民事、商事、知識產權、海事、行政、環境資源、國家賠償、執行等9個領域新增56類常見案由。
此次修訂秉持問題導向,在總結實踐經驗的基礎上,著力讓文本更貼合實際、更易用管用。負責人表示,從第一批試行情況看,有意見提出示范文本難以完全契合較為復雜的案件。此外,除常見爭點要素外,很多當事人想在起訴狀、答辯狀中陳述事情來龍去脈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次修訂在示范文本“訴訟請求”“答辯事項”“事實和理由”項下統一增加可供選填的“空白欄”,既能靈活適配復雜案件,又方便當事人補充案件細節。
針對部分當事人對訴訟流程不熟悉、對法律術語不了解的情況,第二批示范文本還在細節上進行了優化。負責人指出,新增的配套填寫實例和填寫說明,便于當事人理解、把握相關用語,從而準確表達自身訴求。在“證據清單”一欄中,示范文本根據實際情況提供相關證據指引,方便當事人參考提交對應證據。
定分不易,止爭尤難。多元解紛在節省時間、訴訟費,以及恢復親情、友情、社會關系方面具有突出優勢,人民法院充分尊重和考慮當事人對糾紛解決方式的意愿,在對應欄目中為人民群眾提供多元可選的糾紛解決方案。對同意調解的當事人,及時組織先行調解工作,促推矛盾糾紛化解駛入“多車道”“快車道”。
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前期推廣應用中一些當事人反映的示范文本電子版填寫技術適配性問題,最高法在本次更新迭代中也進行了優化。電子版填寫支持相關欄目復制粘貼、擴容,解決了首批文本填寫空間不足的問題,讓群眾“填得順心”。
推廣應用,多維舉措再深化
司法為民,貴在落實。第二批示范文本于7月14日起在全國法院全面推廣使用。從前期籌備到文本升級,從科技賦能到長效推進,人民法院緊扣“便利群眾訴訟、提升解紛質效”的核心目標,為示范文本落地見效筑牢基礎。
在業務培訓方面,最高法面向地方三級法院組織13場業務輔導培訓,確保全國法院干警及調解員、訴訟服務人員等做到應知應會,“先精通、會指導”。北京、山東、福建等地法院主動加強與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的溝通,凝聚共用示范文本合力。通過分層覆蓋、全面推進,為示范文本的全面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應用指引發揮著示范文本和當事人之間的橋梁作用。第二批示范文本宣傳海報和使用指引已在訴訟服務中心、綜治中心以及其他對外服務場所擺放,線上“二維碼”下載渠道、“一案一碼”電子指南也紛紛“就位”,當事人掃碼即可獲取類案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實現示范文本“一鍵獲取、隨時使用”。
“群眾進門有人介紹,群眾填寫有人指引”,群眾的體驗感才有保障。口頭起訴的當事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在使用文本時可能遇到的“不會填、填不好”等實際困難,各地法院通過配足引導輔導人員,廣泛邀請調解員、法律援助律師、法學專業志愿者等社會第三方參與輔導工作,對指引渠道的“人性化兜底”,確保服務更精準,讓各類訴訟群眾切實感受到司法溫度。
科技賦能為示范文本應用效果再度升級。依托全國法院“一張網”建設成果,將示范文本全部要素轉化為結構化數據,嵌入“人民法院在線服務”,支持當事人及其代理律師直接在線填寫制作要素式示范文本,并根據填寫內容一鍵快速調整欄目。同時,研發并分批上線67類示范文本要素識別智能回填功能,方便當事人、律師進行傳統訴狀的智能轉化,并支持在線預覽、補充修改等。“人民法院在線服務”還具備回填當事人基本信息的能力,支持當事人存儲個人常用身份材料和立案常用信息,方便“一次填寫、多次復用”。此外,平臺已對接人民法院案例庫、多元解紛案例庫,當事人申請立案時可一鍵搜索入庫案例,后續還將實現填寫要素式文本后自動推送類似調解或裁判案例的功能,不斷提升當事人應用體驗。
司法為民永遠在路上。最高法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將持續優化示范文本內容,跟進做好調查研究,及時總結應用典型案例和經驗做法,將示范文本嵌入綜治調解、先行調解、立審執全流程,以示范文本全面應用,促推“要素式調解”“要素式審判”全面開展,讓當事人感受到應用示范文本帶來的好處。同時,還將做實做細線上線下引導督導工作,制定具體工作指引,強化監督指導,堅持立案登記制,糾正地方法院“應立不立”,堅守司法為民底線。
從11類到67類,從試點到全面推廣,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的升級之路,正是司法機關踐行“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生動縮影。隨著文本持續優化、應用不斷深化,司法服務將更便捷、更高效、更暖心,為群眾安居樂業筑牢法治屏障。
來源:人民法院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