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已經對接中國空間站——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其大約6噸物資也進入中國空間站,這將支持我國神舟二十號,神舟二十一號兩個航天員乘組的需求。
天舟九號貨運飛船成功發射!
當然,對于中國天舟貨運飛船來說,肯定也不是簡單的執行貨運物資那么簡單,它的功能還有其他的。
同時,不少人也看到了,我國天舟九號貨運物資運輸到中國空間站,為什么沒有遭遇“熊熊火球”的一幕,飛船在返回的時候跟發射的時候為何這么大差別,這區別在哪里?
返回的時候為何遭遇3000度高溫的灼燒?下面我們就針對這個問題來進行說明,先來了解一下貨運飛船的情況。
天舟九號不只是為了運輸貨物?
對于天舟九號來說,其實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如果真的只是進行貨物運輸,那也才看低我國貨運飛船的能力了,只能說, 它主要的目的的確是運輸貨物,這一點是沒有什么問題,那到底有哪些功能,下面我們就分開來看,分開來說明。
可以說中國天舟貨運飛船從最初的單獨運輸貨物來說,已經走向了新的局面了,已經不只是運輸貨物:
第一、天舟貨運飛船重要任務,的確是運輸貨物,這一次上行大約6噸重的補給物資,是我國空間站任務之中的最大需求。只不過在這些物資之中,還有一些特殊性的東西,也是我國少見的一幕。
比如:上行了兩套艙外航天服,并且相對于原來的艙外航天服來說,具有一定的改變,從最初設計為3年15次的,變成了4年20次,這也是我國艙外航天服的一次升級,但有沒有大改,這個沒有看到,可能只有在后續我國航天員出艙的時候,才會給予說明。
第二、天舟九號在進行空間站對接之后,將承載空間站的運行任務,跟中國空間站其他艙位進行組合體運行,相當于讓空間站狀態保持在最佳的模式。
第三、天舟九號還可能承載一些其他任務,比如支撐比我國航天員出艙任務,還有可能承載其衛星發射平臺,此前我國多個天舟貨運飛船都在太空之中釋放過小衛星,所以,天舟九號可能也會有這方面的任務,但現階段沒有披露出來,這只有后面說明了才明確。
所以,整體上來說,我國天舟貨運飛船已經呈現出了多功能的模式,相對于其他國家的飛船來說,也存在不一樣的點。
只不過天舟貨運飛船最終的命運就是進入大氣層之中,將太空之中的廢棄物將其一起進行燃燒了。
而不少人可能覺得如此強大的貨運飛船,將其燒毀了,還是有點可惜了,怎么說呢?你如果真的將其改造成為了可重復使用飛船,那這個運輸量就會減少,因為要添加其部件,而且還有后續進行處理等問題。
所以,可重復,不重復是各自具有自己的優點,并不是說全部都是某某都是優點了,想一想,事物都是具有雙面性的,沒有什么獨特,完美的。
當然,后面我也會說,我國新飛船的問題,就有可重復使用飛船,可以帶來什么變化,這里先回到前面問題,回到進入大氣層的問題上,我國天舟貨運飛船在進入大氣層燒毀之下。
為什么發射沒被3000度高溫燃燒?返回就有了?
的確,要是按照天舟貨運飛船或者神舟飛船在進入大氣層的狀態,這根本就沒有辦法進行貨物運輸來看,這直接就燒毀了,哪里還有后面。
但這也奇怪了,明明都要經歷大氣層這個過程,為什么就不燃燒呢?而且不少人也看到,就如其神舟飛船在返回,變成其“熊熊火球”,天舟貨運飛船也是,也會被大規模燃燒掉,為什么發射不會?其實這里主要就是存在兩個問題。
首先就是發射到中國空間站,所產生的速度跟返回地球時候的速度完全不一樣,飛船在在環繞地球飛行時,會出現極快的速度變化,一般會超過第一宇宙速度7.9公里每秒,然后在這種情況之下,以高速的狀態進入到地球大氣層之中。
這個過程之下,飛船要與大氣層進行強烈的摩擦,從而使得其變成熊熊火球燃燒一樣,最高溫度也是達到3000度,這可以說劇烈的燃燒一般飛船是不可能抵擋過的。
但是在發射過程之中,也會產生摩擦,但沒有出現火球現象,燃燒現象,其最為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在于速度上的問題,其發射上升速度比返回速度遠低,氣動加熱效應不會那么明顯,所以就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其實說白了,就是速度之上的差異化,當然,這里也有一個問題了,貨運飛船就燃燒了,為什么神舟飛船沒有?
最為關鍵就是神舟飛船存在我們說的隔熱材料,我國神舟飛船其隔熱材料可以輕松抵擋上千度的高溫,而航天員在內部氣溫依然舒服,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就算是神舟飛船遭遇3000度高溫灼燒,最終也是可以成功返回地球,航天員安全返回地球,這就是基本情況,這也說明了,發射與返回完全不在一個級別上。
未來中國空間站將有3艘貨運飛船
除了天舟貨運飛船之外,我國也在打造其新飛船,并且在今年我國要進行兩款飛船的測試,分別為輕舟貨運飛船、昊龍貨運航天飛機。
這兩艘飛船都具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可以靈活支配空間站的任務,其輕舟貨運飛船采用一體化單艙構型,貨物艙容積27立方米,可運送航天員生活物資、科學實驗設備及各類載荷 ,初樣試飛船計劃2025年首飛,正樣首飛船預計2026年執行空間站運輸任務。
昊龍貨運航天飛機實際長度10米、寬8米,總重量不超過貨運飛船“天舟”的一半,是屬于可重復使用商業航天飛行器,預計也是在今年進行初步的測試。
所以,在進行如果都全面完成了測試,那后續我國也會利用他們進行相關性的任務執行,在跟天舟貨運飛船的任務上,實現互補,大的物資靠天舟,小的物資靠輕舟,昊龍飛船就行,這樣就算是我國遇到了什么緊急情況,也可以完美的將貨運物資運輸,這算是彌補了任務緊急情況之下的空白,這的確也是好事情。
當然,在我國今年測試成功可重復貨運飛船之后,我相信不少人也不會羨慕別人的可重復飛船了,其實真的就是那樣,我國不是做不到,而是有沒有必要做,你說我國天舟貨運飛船能夠支持那么大的任務,要什么可重復飛船?
而如今打造可重復飛船,這主要還是建立在我國空間站推向了國際化,要全面進行升級了,在更多人的參與之下,那肯定需要他們了,這是不是可以撈一點?來彌補空間站的運營成本?我這是小肚雞腸,說得很直接,這是很直白的問題。
難道我們還不收點做這些嗎?很顯然,這不太可能,國際空間站不是也是這樣商業發展的莫,所以,很多人羨慕恨理解,但時機未到,那的確做了也沒啥意義。
所以,要相信自己的實力,我國航天發展世界有目共睹,只要干,沒什么干不到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