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場里,有一種工具能幫人應對資產價格下跌的風險,它就是看跌期權。簡單說,看跌期權是一份合約,買方花錢獲得在未來特定時間,按約定價格把資產賣給賣方的權利。
這份權利的核心在于選擇權。買方付費后,不強制必須執行交易。到了約定時間,如果資產市場價低于合約價,買方執行權利,能按更高價格賣出,減少損失;如果市場價高于合約價,買方可不執行,損失的只是當初買期權的費用。
看跌期權的價格由多方面因素決定。資產當前價格是關鍵,價格越高,期權價格通常越低,因為買方獲利空間小;反之則越高。合約到期時間也有影響,時間越長,價格波動可能性越大,期權價格往往越高。資產價格波動幅度同樣重要,波動越大,價格下跌風險越高,期權價格也會隨之上升。此外,市場利率的變化也會間接影響看跌期權價格,利率上升時,持有資產的機會成本增加,可能會使看跌期權價格出現一定波動。
對于買方,看跌期權是風險控制工具。持有股票的投資者,買對應看跌期權,能鎖定最低賣出價,避免價格暴跌損失。即使判斷錯,損失也有限,就是期權費。對于不持有資產但預期價格下跌的人,買看跌期權也可能獲利。當資產價格如預期下跌,執行期權賣出資產(可從市場低價買入再按合約價賣出),就能賺取差價。
對于賣方,他們通過賣出看跌期權賺取費用。如果買方執行權利,賣方必須按合約價買入資產,即便此時資產市場價更低,也要承擔差價損失。所以賣方通常認為資產價格不會大跌,才愿意承擔這個風險。不過,賣方也可以通過一些策略來對沖風險,以減少可能的損失。
同時看跌期權和期貨合約不同。期貨合約雙方都有必須執行的義務,而看跌期權只有買方有選擇權。這使得看跌期權在風險承擔上更靈活,買方的最大損失是確定的,而期貨交易中可能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風險。在市場波動較大時,看跌期權的交易量往往會增加,投資者利用它來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經濟形勢不明朗,資產價格下行壓力較大的時期,看跌期權成為很多人的避險選擇。
理解看跌期權,抓住“權利與義務”“風險與收益”的平衡就行。它像給資產價格裝了安全閥,平時可能用不上,但遇到價格下跌就能發揮保護作用。
(本文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