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建倉是股市中資金布局的關鍵環節,事實上主力在積累籌碼的過程中,必然會在成交量和價格的變化上留下痕跡。只要看懂量價之間的聯動關系,就能把握主力建倉的脈絡。
量價同步溫和放大是主力建倉初期特征。股票價格在一個相對低位區間波動時,若成交量較之前明顯增加,但價格并未出現大幅上漲,始終在窄幅范圍內震蕩,這種情況很可能是主力在悄悄買入。主力為避免引起市場注意,會將買入動作分散在多個交易日,每次買入的數量控制在一定范圍內,既不會讓價格飆升,又能逐步積累籌碼。此時的成交量放大呈現持續性,而非單日脈沖式增長,說明資金在有計劃地介入,而非散戶的隨機交易。
價格橫盤與成交量階段性放大交替出現是主力建倉常見手法。在一段時期內,股票價格保持穩定,波動幅度極小,看似交投清淡。但每隔一段時間,成交量會突然放大,隨后價格小幅上漲后又回落至原來的區間,成交量也恢復平淡。這種模式的背后,是主力在利用橫盤整理消化散戶的拋壓——當散戶因價格長期不動而失去耐心賣出時,主力便趁機吸納籌碼,導致成交量階段性放大;而當價格出現小幅上漲時,主力會暫停買入,避免吸引跟風盤,讓價格自然回落,繼續維持橫盤狀態。
價格小幅下跌但成交量放大是主力刻意打壓吸籌的信號。在市場整體情緒平穩的情況下,若某只股票價格出現連續幾日的小幅下跌,跌幅控制在3%以內,但成交量卻持續增加,這并非市場自發的拋售行為。主力通過小批量賣出股票,刻意制造價格下跌的假象,誘使散戶誤以為股價即將大跌而恐慌拋售,主力則在下方承接這些拋盤。這種“價跌量增”與普通的下跌不同,價格跌幅有限且沒有持續擴大的趨勢,成交量的放大也顯得有節制,不會出現極端放量的情況,暴露了主力“假跌真買”的意圖。
價格突破前期阻力位后回踩成交量萎縮,是主力完成初步建倉的標志。當主力積累了一定數量的籌碼后,會小幅推高股價,突破之前的震蕩區間上沿。這一突破動作的目的是測試市場反應,若突破后沒有大量拋盤涌出,說明散戶持股意愿較強。隨后主力會讓股價回踩至突破位附近,此時成交量明顯萎縮,表明在這一價位散戶賣出意愿降低,主力已無需大量買入就能維持價格穩定,意味著建倉階段基本結束,接下來可能進入拉升階段。
市場會存在信息差但量價數據不會說謊,它是所有投資者都能公平獲取的市場語言。讀懂這些語言,就能在主力建倉的過程中,提前感知到股價變化的前奏,為后續的投資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本文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專業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