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2025年實踐總結與未來路徑)
一、引言
在當前國家大力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成為促進農業產業升級、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北京市作為首都,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以“都市型現代農業”為定位開展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對于保障首都農產品供應、推動科技示范引領以及促進生態文化融合具有重要意義。深入分析其發展現狀、成效、挑戰并提出前瞻發展路徑,能夠為北京市乃至全國的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提供有益借鑒。
二、總體布局與政策框架
北京市聚焦科技賦能、三產融合、聯農帶農三大方向,積極推動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截至2025年,取得了以下顯著成果:
(一)創建數量
累計建成7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包括懷柔北房鎮、延慶康莊鎮、密云巨各莊鎮等,覆蓋蔬菜、果品、休閑農業三大主導產業。這些強鎮的建設為北京市農業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政策支撐
出臺了《北京市農業產業強鎮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 - 2025)》,明確了“一鎮一特”的差異化發展路徑。中央及市級財政累計投入2.1億元,有效撬動社會資本超5億元,為農業產業強鎮建設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三)功能定位
強化了首都農產品保供能力,蔬菜自給率提升至20%;發揮了科技示范引領作用,智慧農業覆蓋率超60%;促進了生態文化融合,農文旅項目年接待游客超300萬人次。
三、典型案例與核心成效
(一)懷柔區北房鎮(設施蔬菜全產業鏈模式)
1. 產業規模
2024年,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4371畝,產量為9502.2噸,占全區比重12.9%。建成高標準農田1.01萬畝,聯動37個農業園區、2413棟設施大棚,實現了旱澇保收,保障了蔬菜的穩定供應。
2. 科技賦能
引入智慧農業示范區,通過物聯網實現了生產智能化管理,良種覆蓋率達到100%,推廣了甬優31等抗逆品種。建成數字農業服務平臺,實現了“生產 - 管理 - 銷售”全鏈條數字化,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
3. 聯農帶農
設施蔬菜從業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35萬元,高于全區農民平均水平8.5%。通過“五鏈融合”模式(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利益鏈),帶動75家合作社、28家家庭農場協同發展,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業產業的協同發展。
(二)延慶區康莊鎮(葡萄產業集群)
1. 品牌溢價
“延懷河谷葡萄”地理標志產品年產值突破3億元,帶動周邊農戶年均增收1.2萬元。推動“酒莊 + 基地 + 旅游”融合,建成8家精品酒莊,年接待游客超50萬人次,提升了葡萄產業的附加值和品牌影響力。
2. 生態效益
推廣節水灌溉技術,實現畝均節水30%,化肥減量25%,減少了農業面源污染。葡萄園碳匯交易試點為村集體年增收50萬元,探索了生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四、現存挑戰與瓶頸
(一)產業鏈深度
深加工環節薄弱,農產品附加值偏低。北京市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為2.1:1,低于全國平均的2.5:1,這表明北京市在農產品深加工方面還有待加強。
(二)要素約束
土地資源緊張,農業成本高企。設施農業用地成本為河北同類地區1.8倍,勞動力成本年均增長10%,這些因素制約了農業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三)市場對接
區域品牌溢價能力不足?!熬┪丁鞭r產品溢價率不足15%,與長三角區域品牌差距顯著,影響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
五、前瞻發展路徑與政策建議
(一)構建“科技 + 資本”雙輪驅動模式
1. 科技賦能
推廣北房鎮智慧農業經驗,計劃在2026年前在強鎮實現AI病蟲害監測系統全覆蓋,將病蟲害損失率降低至3%以下。聯合中國農科院建立“都市農業創新實驗室”,攻關垂直農場、細胞培養肉等前沿技術,提升農業科技水平。
2. 資本撬動
設立農業強鎮產業基金,目標規模50億元,重點投向冷鏈倉儲、預制菜加工等薄弱環節。推行“設施農業REITs試點”,參照大興區農業設施證券化案例,盤活存量資產,為農業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二)深化京津冀產業鏈協同
構建以北京強鎮為研發創新中心,天津為精深加工基地,河北為原料基地的產業鏈協同模式,并成立京津冀農產品供應鏈聯盟。推動懷柔北房鎮與唐山曹妃甸共建冷鏈物流樞紐,輻射華北市場;支持延慶葡萄產業對接天津濱海新區跨境電商平臺,拓展出口渠道。
(三)創新“農業 + X”融合業態
1. 農文旅融合
在密云巨各莊鎮試點“葡萄酒 + 元宇宙體驗館”,預計可提升客單價30%。打造“長城文化 + 農耕研學”線路,目標年接待研學游客100萬人次,促進農業與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2. 碳匯交易
推廣延慶葡萄園碳匯試點經驗,在強鎮推廣生態種植,計劃在2026年前實現農業碳匯交易平臺全覆蓋,探索農業生態價值的實現途徑。
六、結論與展望
北京市國家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在過去幾年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也面臨著產業鏈深度不足、要素約束和市場對接等方面的挑戰。未來,應立足首都功能定位,以科技引領、三產融合、京津冀協同為核心,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業“北京樣板”。建議優先在懷柔科學城周邊強鎮試點“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并推動北房鎮設施蔬菜產業集群申報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形成可復制的“超大城市農業強鎮”發展模式。
展望未來,北京市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可進一步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同時,持續深化京津冀產業鏈協同,拓展農業產業發展空間。在“農業 + X”融合業態方面,不斷探索創新,實現農業的多功能發展,為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數據來源:農業農村部2025年強鎮名單、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年度報告、京津冀協同發展辦公室調研資料。 注:全文數據均經政府公開文件交叉驗證,完整案例及政策原文可參見附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