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外媒:中企工業軟件自主化大局已定了
在數字化時代,芯片和系統作為工業發展的兩大核心要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芯片被譽為工業發展的“大腦”,而系統則是其“靈魂”,兩者相互依存,共同推動著科技的進步。然而,長期以來,美國憑借其強大的供應鏈優勢,逐步壟斷了芯片和系統市場,為自身的“科技霸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這一局面在華為5G技術的崛起后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華為5G技術的出現,不僅打破了美國科技領域的“舒適區”,更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對于美國科技霸權地位的重新審視。面對華為這一強勁的競爭對手,拜登政府選擇了強硬回應,不僅拒絕了華為的合作意愿,還聯合盟友對華為實施了一系列打壓措施,從通訊技術到芯片、系統等多個層面進行全面封鎖。
在這樣的背景下,華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高通、谷歌等美國企業相繼斷供,使得華為手機在失去芯片和系統支持后陷入了僵局。然而,面對困境,華為并未選擇屈服,而是加大了研發投入,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如今,隨著鴻蒙NEXT版本的發布,華為終于摘掉了“套殼安卓”的帽子,實現了操作系統的自主化,這標志著中國在自研操作系統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然而,自主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芯片和系統作為最復雜的技術體系之一,其研發難度之大、投入之巨,可想而知。長期以來,中國企業在使用美國系統和芯片的過程中,往往難以察覺其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一旦美國在這些技術中動手腳,中國企業的利益將受到嚴重損害。例如,近期有關iPhone 16金屬電池的“隱患”問題就引發了廣泛關注,這再次提醒我們,核心技術自主化的重要性。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中國工信部開始發力,啟動了對于200萬套工業軟件、80萬套工業操作系統的更新換代計劃。外媒:中企工業軟件自主化大局已定了!
這一計劃旨在通過自主研發和替代,實現工業軟件和操作系統的自主化,從而擺脫對美國技術的依賴。據悉,該計劃預計將在2027年完成,涵蓋石油、化工、汽車、醫藥、交通等多個核心領域。
在這一計劃中,工信部將重點推進CAD(計算機輔助設計)、CAE(計算機輔助工程)、ERP(企業資源計劃)等軟件的自主化,以及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DCS(分布式控制系統)、SIS(安全儀表系統)等工業軟件的國產化。這些軟件和系統對于工業發展至關重要,是實現智能制造、提升生產效率的關鍵。通過自主研發和替代,中國將能夠掌握這些核心技術的自主知識產權,從而在國際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工信部的這一計劃不僅有助于提升中國工業的整體競爭力,更將對美國的科技霸權構成挑戰。一旦280萬套系統和軟件完成自主化,中國將基本擺脫對歐美技術的依賴,這將使得美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受到動搖。美國長期以來通過壟斷芯片和系統市場來維護其科技霸權地位,而一旦這一市場被打破,其影響力將大幅下降。
此外,中國工業軟件和操作系統的自主化還將有助于提升國家的信息安全水平。長期以來,由于使用美國的技術和產品,中國的信息安全一直面臨著嚴峻挑戰。一旦美國在這些技術中植入惡意代碼或進行其他形式的攻擊,中國的國家安全將受到嚴重威脅。而通過自主研發和替代,中國將能夠掌握這些技術的核心源代碼和知識產權,從而有效防范外部攻擊和威脅。
當然,要實現工業軟件和操作系統的自主化并非易事。這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人才支持和政策支持。同時,還需要加強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合作與交流,吸收借鑒其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夠在短時間內實現工業軟件和操作系統的自主化,并在全球科技領域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總之,中國工業軟件和操作系統的自主化是應對美國科技霸權挑戰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自主研發和替代,中國將能夠擺脫對歐美技術的依賴,提升國家的信息安全水平和整體競爭力。同時,這也將為中國在全球科技領域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未來,隨著自主化進程的深入推進,中國有望在科技領域實現更大的突破和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