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保密了一周的時間,寶馬釋放了中國的大新聞。
7月上旬,寶馬即將有大動作的消息開始傳出,但保密級別極高。業內猜測,這可能會涉及智駕輔助技術,而且絕不是小打小鬧的簡單升級到L2+級,或者是主動領航,哪怕是城區主動領航輔助都不夠格。
因為,現在是寶馬非常關鍵的一個時間點,Neue Klasse新世代車型馬上會在2025IAA慕尼黑車展上進行全球首發,而中國國產的版本,也十分接近了臨門一腳的狀態。
對于新世代車型,即便是受到本土品牌耳濡目染嘗試改變認知的中國消費者,是期待的。資本市場和全球市場更是盯緊了寶馬,很多機構都給出了“買入”評級。這在如今的全球經濟環境里,好評率十分醒目。
而更重要的還有一點,就在7月上旬,寶馬正在做出對智駕輔助系統,尤其是自動駕駛戰略的重大轉型。
據Autoblog的Paul Horrell報道,寶馬在調整L3級自動駕駛原有的商業化規劃。
這種反差感,與如今的主流認知有所不同。譬如在中美AI技術的競賽中,都已經篤定在2025年All in L3級自動駕駛,參與者包括華為、特斯拉、廣汽、吉利、理想、小鵬等。
和MMT合作,寶馬給出全球最好方案?
不必過多鋪墊,讓我們拆分一下寶馬在中國的最新動作是什么。7月15日,寶馬宣布與中國科技企業Momenta合作,聯合開發面向中國市場的新一代智能駕駛輔助解決方案。
關鍵信息包括:中國專屬深度定制系統、覆蓋高速和城區、支持全場景和點到點、融入寶馬20余年的技術儲備、寶馬DNA等。
而全文中最重要的一個描述是,“邁入第一梯隊”。
毫無疑問,僅從字面表述上看,這大概率會引發中國車市競爭狀態的再次洗牌。因為,從技術上進行拆解,寶馬是全球TOP3拿下L3級自動駕駛國際認證的企業;再從商業模式上拆解,和Momenta的合作,是與業內現有案例有較大差異的;最后是結合其全球最新方案來看,中國方案應該是能力最突出的一個版本。
于是,有了這些特征之后,顯然會很快改變它目前在豪華車市場的競爭狀態。在中國市場,近幾年華為鴻蒙智行的崛起極快,靠著突出的智能輔助駕駛技術改變了很多人的認知。
所以,寶馬如今的發力,邁入第一梯隊,后續避不開和必須要回答的那個第一性問題就是,“二者的能力會相差多少?”
但,好就好在,華為和寶馬也是深度合作關系。按照它100余年的發展歷程和做事風格來看,屬于開門做生意、笑臉相應的典范,也因此,很多競爭和宣發方面會十分理性。
從關鍵點來看,眼前和Momenta的合作,是與現有案例有所不同的。現有的合作案例中,Momenta手握很多成功案例,包括廣汽傳祺S7、東風日產N7(參數丨圖片)、一汽豐田、奇瑞風云A9L、比亞迪的天神之眼A與B、與智己汽車的戰略合作,以及眼前最新的寶馬。
從產品的量級來看,除了比亞迪的天神之眼A、天神之眼B之外,其他都是20萬元以內的家用案例落地。按照目前所掌握的信息,寶馬的新世代車型會在2025年年內進入市場,外界猜測其起售價格可能在25-30萬元級別,是寶馬的核心基本盤價格帶。而更高的價格,也就意味著會有更好的體驗和技術進行支撐,否則以現有的市場競爭狀態來看,很容易會被反噬。例如,奔馳和Momenta的合作成果最早計劃會在2025年4月落地,最新的消息是,奔馳的標準非常之高,所以Momenta還在打磨。
而寶馬和MMT的新一輪合作,也會是如此,甚至更快。因為在智能駕駛輔助的技術應用上,寶馬的激進程度長期以來高于奔馳,比如在2019年,寶馬就已經在市面銷售的車型里給到了,可以選裝60km/h時速以內允許駕駛員解放雙手的技術能力(5AU)。
對比市面現有智能駕駛輔助系統的能力,寶馬只是一直沒有做主動領航。簡言之,寶馬的驗收標準高、是此類技術的專家、不缺資金注入,這就會倒逼Momenta卷起來。
所以,本質上,這并不是一段式、大模型的爭斗,而是體驗的爭斗。而這種邏輯也就決定了,國內的新方案,大概率是全球最突出的寶馬方案。
距離華為很近,甚至細節超越?
實際上,現有的技術結構是,寶馬是主導者和思考者、MMT是執行者和建議者。
另外,再基于對其全球戰略事實性變更的分析,就能回答一個問題“對上目前領先的智駕,會怎么樣?”
最新的觀點是,寶馬正在基于superbrains超級大腦、現有20倍以上的算力,重構自己的技術能力。海外最新的思考是,推動合作駕駛。
有幾個關鍵的信息點是,基于現有的全球法規,如果人類駕駛得當,系統不會進行“保姆式”的操控,但如果人類似乎心不在焉,它們就會介入。比如,如果駕駛員的視線集中在路面上,并在彎道上以平滑的路線行駛,即使是車輛越過了道路中心的虛線,方向盤也不會把雙手推回車道。不打轉向燈就變道?只要駕駛員查看了后視鏡,系統就不會過多干擾。如果停放的車輛擋住了你的車道,它會輕柔地剎車并繞過它,而不是慌亂剎車并拉響警報。
這意味著,寶馬將盡力在當前法規的基礎上,打磨細節和上限。很顯然,這也將與業內目前主流在卷的L3級自動駕駛之間,產生出發點的不同。
盡管當前對L3級自動駕駛的需求十分熱烈,但客觀來看,它的權責界定如今是世界級難題,還沒有誰能給到妥善的處理。
先是,因為系統接管和人類接管之間邊界非常不清晰,交替使用之下,如果發生事故,責任誰來承擔;
再是,如果是人類接管發生事故,該如何在法律的角度上證明,駕駛員未對突發情況做出響應;
然后是,L3級的可靠性,面臨問題。譬如,極端情況下,傳感器可能失效,譬如,這類系統的推出,一定會讓絕大多數人產生依賴,注意力分散之下,可能無法及時接管。
最重要的一點還包括,要保證足夠好的安全,就需要堆上高精度地圖這個不好用但高成本的東西。道路的修繕,高精地圖難以快速更新覆蓋。同時,為了保證安全,目前頭部企業寶馬、奔馳都是將L3級自動駕駛的速度目標定在了90km/h。如果是按之前的60km/h來推進,那車主明顯會非常不爽。
當然,L3級自動駕駛也一定是一場腥風血雨的技術競賽,不排除會有頭部企業能給到用戶80分的使用體驗。但,從現有的智能輔助駕駛能力來看,很多車企在L2級標準之下,尚且做不到80分,也就沒有理由給到它們在L3級自動駕駛時給到80分的預期。
總之,從目前掌握的一系列的資料和體驗來看,我們推測的結論是,寶馬大概率能夠在短時間內追上華為ADS的使用體驗,且在細節上有反超的可能性。
上述結論,先是基于造車邏輯的不同。華為是從0到1的崛起,然后不斷快速迭代,寶馬是從1到2,然后不斷快速迭代。近幾年,以特斯拉為代表的車企快速崛起,輔助駕駛能力的標準,也是在不斷的積累之下再次迭代。從蔚小理,再到華為ADS,都是相同邏輯。華為之所以十分突出,因為它本身的軟硬件能力、工程能力、效率都是更優。
而對于寶馬而言,之中的效率預計會更高。以駕駛為強點的車企,其標準制定已經經歷了超過100年,所以難點其實只是在,如果遇到了不夠寶馬的體驗,能不能和MMT一起解決。
現如今,一段式大模型、端到端、點到點等,隨著國內供應商的快速成長,在L2級已經不是什么難題。從一眾車企的技術上車速度上看,只要是中國團隊來主導推進,都能很快成功落地。
另外,再考慮到寶馬要做出自己的DNA,這也有望解決現有的很多智駕輔助小bug,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不夠絲滑。例如,2025年至今,在我們試駕過的很多車型里,都能感受到頓挫。
原因是,2023年后半年開始,智駕輔助技術發生了全球迭代。從之前的寫規則,開始向端到端、一段式端到端進行切換。車企并不能一次性快速的從中完成切換,所以很多車型上仍然能顯示出比較濃厚的規則味兒。
比如,在通過紅綠燈時,即便是無人、非常安全的路況下,很多車型也會明顯的發生減速剎車;再比如,遭遇行人等其他交通參與者時,如果過于復雜,很多車型都會擺爛。而上述的一切,基于我們對寶馬的理解與體驗,細節上并非是問題。畢竟,它已經在駕駛樂趣上主打了100多年。
當然,萬事萬物有著兩面性。寶馬的預期足夠好,而它需要攻克,一個個解決的挑戰也有不少。
先是,如何避免技術的延期;再是,如何保證快速的OTA迭代升級能力;然后是,寶馬會將超級大腦給MMT開放到什么程度。但整體來看,需要處理的大問題,很少。
技術角度上,只要它能做到足夠的絲滑、高效率、安全性,那就能很快的完成用戶口碑的破圈。
所以,樂觀預計,如果對標小米的效率,寶馬有機會在半年左右的時間快速完成第一版能力的落地,也就是說,新世代車型在中國正式換代時,上市就具備這一功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