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階段,這時候比拼的不是知識儲備或才藝多少,而是能否為孩子打下最牢固的 “地基”。
研究顯示,決定孩子未來智商和情商的,并非投入多少金錢、報了多少課程,而是孩子是否得到三樣關鍵 “營養”:一是充足的安全感,讓他敢探索世界;二是高質量的陪伴,父母的回應能激活大腦突觸;三是自由探索的空間,允許他在試錯中成長。
這三樣給足了,孩子大腦發育更完善,智商情商自然在線,將來學什么都快,走多遠都穩。別讓昂貴的課程,替代了這些最本真的滋養。
一:第一樣,安全感
說起安全感,很多人會覺得,這是“情感上”的事,和大腦發育有什么關系呢?
其實,孩子從出生起,是否擁有穩定、安全的依戀關系,直接影響他大腦中神經元的連接和整合。
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帶孩子玩。
很多小朋友都在玩一個滑滑梯。那個滑梯偏高,有些孩子不敢上去。
朋友的女兒也很想玩,但又有點害怕,她只是遠遠地站著,不敢靠近。
朋友并沒有催促她去“試一試”,而是蹲下來,輕輕抱著她,耐心地說:
“沒關系,你可以等想滑的時候再滑,媽媽在這里陪你?!?/p>
女兒在媽媽懷里看了一會別人玩,最終,她小心翼翼地走了過去,后來竟然自己爬上滑梯,笑得比誰都開心。
有了這個開頭,朋友女兒再也不需要媽媽鼓勵,自己一遍又一遍地爬了上去。
那一刻,我在她的笑容里,看到了克服困難的勇氣。
當孩子知道,身后有媽媽的接納和保護時,她才敢于嘗試新事物。
反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遇到一點困難就容易退縮,害怕失敗、害怕被責備。
他的大腦,也會本能地處于“緊張”狀態,影響成長。
6歲前的孩子,若有充足的安全感,他日后不僅自信心更強,專注力、適應力和創造力都會更突出。
安全感,是智商和情商最重要的“地基”。
而它,來源于父母的回應和陪伴。
無論他害怕、緊張還是猶豫,都有人溫柔地接住他,這就是成長最好的底氣。
二:第二樣,自由探索
帶過娃的家長,基本都會發現,0-6歲的孩子,特別喜歡“動手動腳”:
到處爬、什么都想摸、喜歡用水潑來倒去,甚至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
很多家長看到這一幕,總會忍不住喊:“別亂動!小心點!”
但其實,正是這些“亂動”“折騰”,成就了孩子獨一無二的大腦。
心理學家皮亞杰,有個經典的觀點:孩子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
也就是說,他每一次用手摸、用腳走、用眼看,都是在幫大腦搭建神經網絡。
這種自發的探索,比任何填鴨式的知識灌輸,都重要。
因為孩子最初的學習方式,是用感官來探索這個世界。
有位媽媽曾分享,女兒小時候,最愛在沙堆里挖坑、堆城堡,回家總是臟兮兮的。
外婆心疼衣服,幾次想制止,但媽媽每次都陪著她一起玩,還鼓勵她“你看,這沙子能堆成小山”。
后來,這個孩子上小學時,動手能力、空間感和創造力都格外突出,老師都夸她“小腦瓜特別靈”。
腦科學家赫爾曼也說過:“孩子的手,是大腦的延伸。”
只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機會,讓他們自由探索、反復試錯,他大腦內的神經突觸,就會越建越多,大腦的“硬件”越來越強。
所以,6歲前,我們要多允許孩子動手、動腳、動腦,讓他們用身體和感官去丈量世界。
哪怕家里會亂一點、衣服會臟一點,這些“麻煩”,其實都是孩子成長的標志。
三:第三樣,高質量的語言輸入
很多父母以為,語言是小學才需要重視的事情。
其實,孩子出生后,大腦里有關語言的區域,就開始飛速發展。
3歲時,家庭的語言環境,就能決定孩子詞匯量的差距。
而這種差距,會隨著年齡增長越拉越大。
我們觀察周圍就會發現,家長若經常帶孩子讀繪本、跟他講故事、跟他說話,那孩子的語言能力、想象力和邏輯思維,就會比同齡人強。
而如果,大人不太和孩子說話,孩子從小接觸的只是“吃飯沒”“去睡覺”這樣簡單的命令。
等他上學時,詞匯量、理解能力、情緒表達,就會明顯跟不上,影響學習和交往。
“高質量的語言輸入”,不是讓孩子背單詞、學外語。
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和他有大量的對話、講故事、傾聽和交流。
孩子在這種環境下,思維更敏捷、情感更細膩,大腦更發達。
四:三步給足成長“營養”
說到底,給孩子大腦最好的“營養”,不需要多復雜的方法, 我們平時只要稍微用用心,就能做到。
①多回應孩子
我們可以每天抽出一段時間,專屬于孩子。
無論工作多忙、家務再多,都放下手機,專注陪伴。
當孩子哭鬧、生氣時,我們也別急著否定或指責,而是先抱抱他、輕聲細語來回應他。
當孩子體會到我們給他的溫柔力量時,安全感,便會悄悄在他心里扎根。
②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孩子一“動手”,我們就會看不慣了:
“不要弄臟地?!?/p>
“不要把沙發弄得亂七八糟?!?/p>
“別弄臟衣服。”
其實,6歲前的孩子,對什么都好奇,他就是需要去摸、抓、捏、翻來感覺這個世界,然后調動大腦思考。
所以,我們要學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很多事情,當作沒看見。
別怕孩子弄亂、弄臟,反而要適當放手,讓他大膽嘗試,這樣,他的大腦會越用越“靈光”。
③多和孩子交流
我們可以在睡前、吃飯時,和孩子多互動。
當孩子說他的事情時,我們別急著打斷或糾正,讓他把話說完。
他有機會盡情表達,那語言能力和情緒表達,會有質的提升。
孩子6歲前,以上3樣東西若給足了,那他自然會成長為一個聰明、自信、情商高的人。
愿我們都能慢下來,把握這短暫卻關鍵的6年,讓孩子帶著豐盈的心靈和智慧,奔向屬于他自己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