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十發
上世紀90年代之前,連環畫(小人書)在很多人的童年中、都是抹不去的一道記憶。而是否知道程十發這個名字,則是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喜愛連環畫的標準之一。
程十發,名潼,齋名曾用“步鯨樓”、“不教一日閑過齋”,又稱“三釜書屋”、“修竹遠山樓”;1921年4月10日,出生在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
對于自己的名字,他曾這么解釋:“我在學校里只有一個姓和名,叫程潼,而沒有字,所以給自己刻圖章的時候,總是重復刻程潼。李老師(李仲乾)覺得奇怪,問我有沒有字,我說沒有。李老師說我給你起一個字,叫‘十發’,取‘十發為一程’之意。從此我就用十發,名不大用了。”
“十發為一程”來自于《說文》:“十發為一程,十程為分,十分為寸。”意思是:一根頭發為一“發”,十根頭發排在一起為一“程”,十程為一“分”,十分為一“寸”。
程十發
1941年。程十發和妻子張金锜結婚照
程十發的連環畫代筆性作品有:《列寧在一九一八》、《列寧的故事》、《膽劍篇》、《儒林外史》、《畫皮》、《老孫歸社》、《孔乙己》等。程十發曾經創作過一部以毛主席為主角的連環畫《歡迎毛主席》,被認為技巧、水準最好的一套。
這套連環畫再現了1958年8月毛主席前往河南新鄉七里營人民公社視察并參觀公社托兒所的情形。程十發的長子程助曾介紹過這套畫的創作過程:
- 1958年,程十發正處創作的巔峰時期,加上他是入黨的第二年,對黨對毛主席充滿熱愛。所以,當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找他約稿創作毛主席和少年兒童在一起的連環畫時,就欣然答應了下來。
在稿費不變、依然每張15元的前提下,他主動提議拋卻清一色的單線白描的老套路,轉而采用國畫的彩色水墨來表現。這是極大的挑戰。因為中國畫和油畫不同,在宣紙上作畫完全不能修改,需要極高的精準度。要把普通人物描繪得惟妙惟肖已屬不易,更不要說畫人人熟知的偉大領袖了。
因為沒見過毛主席本人,程十發前期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查看資料、找模特、到處寫生,反復畫了多遍草稿后才敢動筆。當時,他擔任上海中國畫院的畫師,白天到畫院上班,只能用晚上的時間創作。所以經常加班加點,一畫就畫到凌晨一兩點。
當時,鄰居們都開玩笑說:“你看哪個窗戶關燈最晚,那準是程十發家。”
經過3個月奮戰,《歡迎毛主席》最終于1958年11月份完成。這套連環畫共有16幅,其中有6幅中出現了毛主席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繪了領袖和群眾、孩童在一起的歡快場景。
次年,上海少兒出版社在資金困難的情況下,依然以特大尺幅的開本來彩色精印這本連環畫,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并多次再版。
程十發《歡迎毛主席》
程十發《歡迎毛主席》
鮮為人知的是,《歡迎毛主席》的裝裱是程十發在自家衣柜大門的后背上完成的。他先把畫反過來擺在玻璃板上面,涂上很稀的糨糊,然后把沒用過的宣紙壓在畫上,再把宣紙反過來放在衣柜大門上,隔天再用刀片把它取下來。
“雖然并不專業,但父親還是很認真地一幅幅為它們托裱。”程助至今還清楚地記得。后來,《歡迎毛主席》的連環畫手稿,成為程十發的字畫作品中拍賣價格最高的一種,2014年拍出1380萬元。
連環畫“四小名旦”之一的顏梅華(另外三人是,趙三島、筆如花和徐宏達)對這套連環畫的評價是:“已經過去了50多年,《歡迎毛主席》看起來還像幾天前創作的一樣,充滿了新意。拆開來,每張都可以獨立成為精致的中國畫人物畫,組合起來則是一幕幕故事性極強的畫面。”
2007年7月18日,程十發因心力衰竭、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此去經年,如去愿大師安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