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解放軍擺出連環陣,火力軸線直指臺海!日澳見狀拒絕美國援臺要求。事情越鬧越大了!
美國國防部親自出面,當眾點名日本和澳大利亞,詢問他們準備在臺海沖突爆發后,扮演怎樣的角色?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科爾比是此項計劃的最大幕后推手。
很顯然,美國想聽到的答案是“同意充當馬前卒”,用實際行動證實所謂“臺灣有事就是我們有事”的承諾。那么,大陸會如何回應?
美國國防部要求日本澳大利亞在臺海沖突中明確立場
美國國防部提出直接要求,日本、澳大利亞被點名需在臺海沖突中明確立場。副部長科爾比主導此計劃,目的是推動“臺海有事,美國盟友同在”的戰略設想。
日本地理位置關乎能源通道安全,約七成石油進口需經臺海,一旦局勢緊張,不僅威脅日本經濟命脈,也撼動整個東亞能源結構。美方意圖拿日本安全為要挾,謀求其主動靠攏。
戰略布局方面,南北銜接貫穿琉球群島與南海。美日澳三角防御,阻擋解放軍進入太平洋,封鎖咽喉水道。
一旦兩岸統一,日方能源安全勢必受威脅。對美國來說,日本的地理優勢可以成為西太封鎖鏈條的重要節點。
澳大利亞更是遙相呼應,南北夾擊,借助美英核潛艇技術支持,補全水下打擊鏈路,共同完成制約中國向太平洋縱深擴展的布局。
不止如此,大批先進戰機、轟炸機前移到日澳基地,美軍以此為跳板,加快區內調動和火力延伸。整體設計從能源安全到軍事遏制可謂層層推進,環環相扣。
美方部署F-35、B-52等先進戰機
美方部署F-35、B-52等先進戰機,意圖一旦危機升級能從日本、澳大利亞基地直接牽制中國,澳大利亞還通過“奧庫斯”核潛艇協議加大水下存在力,美英為其提供技術加深南海巡弋能力,準備好扮演阻斷中國外部通道的角色,形成圍堵態勢。
戰略布局之下,實際指向明確:美軍希望日本、澳大利亞成為北、南兩翼支點,既協助圍控 及其水域,也分擔軍力投送和后勤壓力。紙面上的多國聯動,實則對解放軍提出實質性威懾。
解放軍直接把“硬家伙”擺在明面上
沒想到,解放軍轉頭就把“硬家伙”擺在明面上,三大連環陣出擊:
陸軍火箭炮分隊展開高強度實彈射擊演練;珠海海事局發布航行警告,在南海部分海域進行為期5天的實彈射擊。
駐閩某部在江陰港至目嶼島劃定禁航區,實施18小時無預警實彈射擊。同時,還在漳州古雷半島東側海域進行實彈射擊,最遠延伸到金門方向,以作為對臺灣“漢光41號”演習的回應。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張曉剛更是將話說的很明白了,“美國對臺灣的種種行為,都是在傳遞錯誤信號,只會讓這些地區變得動蕩?!?/strong>
這些演練地點多位于戰略要道和前沿陣地,有效展現了解放軍在快速反應與精確打擊方面的實力。
演習火力軸線也明顯對準了潛在的援臺通道與勢力逃逸路線,對相關方構成強烈震懾。可以看出,無預警實兵實彈演習已成為中國大陸對臺常態化威懾的重要方式。
從PHL-191遠程火箭炮到“東風系列”導彈,解放軍對目標的打擊能力不斷提升,對于臺島而言,其安全空間正在被進一步壓縮。
美國人出題,盟友卻交了白卷
日本的回復,是一場教科書級別的外交太極。他們搬出了和平憲法,提到了國內法律的種種限制,言辭懇切,姿態謙卑。翻譯過來其實就一句話:別逼我在一張空白的戰爭授權書上簽字。
澳大利亞則更直接。國防工業部長康羅伊說得很明白,我們會看情況,但不會預先承諾派兵。國家利益,才是我們唯一的出發點。
這盆冷水,澆得又快又準。美國希望盟友能像臂膀一樣,分擔它在西太平洋的壓力??擅擞褌儏s用行動表明,他們首先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要守護的家園和要計算的得失。
一張沒人敢簽的空白支票
對日本而言,臺灣海峽是它的經濟大動脈。每天,承載著中東石油的巨輪都要從這里經過,這條航線一旦中斷,整個國家的工業機器就可能停擺。卷入沖突,無異于拿自己的經濟命脈作賭注。
對澳大利亞而言,地理上的遙遠并不能帶來心理上的安寧。一旦戰端開啟,作為美軍前置部署的基地,本土必然會成為打擊目標。為了一個遙遠島嶼的歸屬,去承受難以預料的風險,這筆賬怎么算都不劃算。
更何況,美國的信譽早已不如往昔。貿易戰的反復無常,全球政策的搖擺不定,都讓盟友們心存疑慮。把身家性命都押在美國的戰車上,萬一司機中途改了主意,誰來負責?
棋盤早已劃定,棋子也已就位
盟友的猶豫,恰恰是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早已被標上了價碼,成為了美國全球棋局的一部分。
這盤棋的棋眼,就是臺灣。它像一艘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卡在琉球群島與南海之間??刂屏怂?,就等于扼住了中國海軍前出太平洋的咽喉。
為了鎖住這個咽喉,美國的棋子早已提前落下。F-35戰機進駐日本,B-52戰略轟炸機輪換部署到澳大利亞,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的力量。而藏在水下的,是更致命的后手——AUKUS協議下的核潛艇,一把瞄準中國南海生命線的深海匕首。
美國的算盤打得很精:通過這些前沿部署,將盟友的基地變成自己的補給站和火力延伸點,把沖突的風險與成本,最大限度地向外轉移。
用炮火書寫的唯一答案
解放軍的炮火,就是他們最直接的語言。一場又一場高強度的實彈演習,毫無預警地在臺灣周邊海域展開。這不是常規訓練,而是帶有極強實戰背景的威懾。每一次炮彈的出膛,每一次導彈的呼嘯,都是在為預設戰場勾勒輪廓。
駐閩某部的遠程火箭炮,在扼守海峽南口的江陰港海域,進行了長達18小時的實彈封鎖。靶區的形狀,被外界解讀為一張“張弓搭箭”的圖案。
那火力覆蓋的軸線,精準地指向了美日可能介入的航線,以及“臺獨”分子設想中的逃生之路。這是一種無需翻譯的最后通牒,是用坐標畫出的、清晰可見的紅線。
結語
美國的步步緊逼,盟友的貌合神離,解放軍的利劍出鞘……所有的壓力,最終都匯集到了海峽中央。
對于臺灣當局而言,美國的每一次“力挺”,每一次拉攏盟友的姿態,都可能被解讀為一張可以信賴的“護身符”。這種外部強力支援的信號,很容易催生出一種危險的幻覺,讓他們在誤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