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一撇一捺】
音樂治療師們帶領老人們唱歌。
人民日報記者 張武軍 攝
侯小雨(左)、王瀚林(右)帶領老人們唱歌。
人民日報記者 張武軍 攝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又到周四下午,北京某養老社區,10余位老人圍坐在一起,舉起手中的沙錘隨歌曲打起節拍。被他們簇擁在中間的,是3名演奏著吉他、鈴鼓等樂器高聲領唱的年輕人。他們在這里被稱作音樂治療師。
“這是每周一次的音樂小組活動,通過和老人們合唱經典老歌,在互動中觀察他們的注意力和即時反饋,對他們的健康狀況進行一定程度的評估。”音樂治療師王瀚林說。
截至今年5月,在這家養老社區,音樂治療師們已累計服務3.3萬余人次,接受該服務的老人年齡在70至97歲之間。
“我們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服務體系,結合音樂治療中的有效干預方法進行身體、精神、情緒、社交、認知功能的健康促進,作用各不相同。比如針對有睡眠障礙的老人開展音樂干預治療,幫助他們進行放松,改善睡眠質量。”王瀚林說。他畢業于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治療專業,今年已經是他投身這個行業的第十一年。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我希望把自己的情感,用一首首動人的樂曲傳遞給這些可愛的長輩。”正如王瀚林所說,在這個社區,老人們和音樂治療師的關系不僅是患者和醫生。
“閨女,今后有時間,歡迎你們常來!”一天的音樂干預治療結束,82歲的劉女士輕輕拍著音樂治療師實習生、中央民族大學音樂治療專業研二學生侯小雨的手,聲音逐漸哽咽。這一天,是侯小雨在這個養老社區音樂治療臨床實習期的最后一天。“阿姨,我也很舍不得您,以后有機會的話會回來看您的!”和劉女士告別,侯小雨轉過身,偷偷拭去淚水。
“每當來到社區和這些可愛的長輩在一起,我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王瀚林說,“通過音樂治療,我們見證了許多老人從沉默寡言、情緒低落到慢慢打開心扉,露出發自內心的笑容。這一段又一段的經歷也不斷給予我們溫暖,激勵著我們用愛和音樂幫助更多的人。”
報道來源:《人民日報》2025.7.14 第11版
人民日報記者 張武軍
版面責編:程晨、白真智、陸凡冰
本期責編:劉莉莉、羅彥、王愷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一撇一捺】,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