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別高興。戲劇回歸文學,我這個寫劇本的也回到自己的組織——中國戲劇文學學會。因為我很早就是本學會的一名會員,后來在謝柏樑教授的引薦下,還成為了學會的副會長,和我們戲劇文學的同仁們共事多年。在我創作的道路上,學會較早時間就給我助力,我先后有兩部作品獲得過中國戲劇文學獎金獎和銀獎。這對當年一個青年創作者來說,是一種很大的鼓勵。近年戲劇文學學會開辦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像鄉村振興戲劇節、出版劇作家的百部劇作集等,這些活動本身都是戲劇文學學會在戲劇界、乃至整個社會上的一種強有力的發聲。
我今天唯一感到不滿足的就是“讓戲劇回歸文學”,在我身后這個電子屏上有一點羞羞答答,為什么不可以把這個字跡更凸顯一些?因為戲劇離不開文學,戲劇就是文學。這個概念我現在到處講,好多人真的不清楚。中國劇協這兩年一直在強調“正本清源、回歸常識”,首先要突出的就是戲劇文學的重要性。所以5月21日,在上海舉辦的曹禺戲劇文學獎、梅花獎頒獎晚會的第二天,就召開了一個座談會,我把主題確定為“重視一劇之本,突出表演中心”。從最基本的概念來說,各種詞典中關于戲劇這個詞條有兩個解釋:一個是以演員表演為中心,綜合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等的一種舞臺藝術;一個就是劇本,劇本就是戲劇,戲劇就是劇本。
大家知道,高中、大學語文課本中都有一個戲劇單元,里邊選的就是曹禺先生的《雷雨》、老舍先生的《茶館》、《龍須溝》等劇本。戲劇本質上就是文學,哪怕是通過演員的表演立上舞臺,也可以說是立體的文學。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在座的劉蘭芳老師也是文學家。因為中國戲劇,特別是中國戲曲,好多劇種本身就發源于曲藝。說書人,他們傳承的這些經典,也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家、戲曲家。
我舉個例子,本人曾經創作過一部作品叫《程嬰救孤》,這部作品有的說叫改編作品,改編自元雜劇《趙氏孤兒》,那么我問,元雜劇《趙氏孤兒》是“原創”嗎?它又改編自哪里?前期的《左傳》、《史記》這種記載姑且不說,北宋時期宋話本《趙氏孤兒》就已經是家喻戶曉了,到南宋又有了南戲的《趙氏孤兒》;元雜劇《趙氏孤兒》之后,明代又有《八義記》,清代有各地方戲的《趙氏孤兒》,民國時期有《搜孤救孤》,還有解放前后京劇、秦腔的《趙氏孤兒》。僅就這個題材,我理出這個脈絡。推而廣之,許多經典作品都有歷代的傳承改編。宋話本就是像我們劉蘭芳老師這樣高超的說書藝術家創造的。
所以說一個劇作家,他需要兼具哲學家的哲思、詩人的詩情,還要具備說書人高超的敘事技巧。綜合這幾個方面,劇作家創作的作品不僅是文學,而且是最高級的文學。5月12日在上戲黃昌勇院長那里,我跟師生們交流的題目就是《戲劇最文學》,戲劇不但是文學,而且最高級的文學,是文學皇冠上璀璨的明珠。
大家想,戲劇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呈現完整的故事、鮮活的人物、生動的情節,它必然要求要具有高度的邏輯性、綜合性、思想性、藝術性等等,這樣的文學一定是最高級的文學。但是,當下中國文學的天空是不完整的。長期以來,在中國大型的文學期刊上很少刊登戲劇劇本,文學獎中,比如魯迅文學獎,壓根沒有收錄戲劇文學。詩歌、散文、小說、甚至報告文學都有,唯獨沒有戲劇文學,全社會對戲劇文學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夠。唯有我們,唯有我們戲劇人知道,戲劇文學又是多么重要,多么高級。
劇本乃一劇之本,劇本不牢,地動山搖。如果劇本不行,二度再牛,也排不出好戲,這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但是當下在整個戲劇界,文學正被弱化,創作劇本、改編劇本的門檻越來越低,什么人都可以動劇本,導致現在舞臺上有先進的科技,有各種的聲光電,甚至信息技術都在運用,但唯獨文本差、文本弱。這樣的戲永遠不可能成為經典,也永遠走不到百姓的心里。因為觀眾看戲,最終看的是我們演員的表演。演員表演的什么?表演的就是人物,是文學。
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成立40周年之際,能夠再次提出“讓戲劇回歸文學”這樣一個基本的常識,我覺得它既是老生常談,又是這個時代最稀缺、最寶貴的聲音。它的價值和意義會隨著全社會對戲劇文學的重視,對戲劇的發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只有建立起強大的戲劇根基,也就是一劇之本,我們的戲劇大廈才能高聳入云,而且永遠不會坍塌。期待今天的會議成為一個新的契機,能夠讓全國的戲劇工作者再次對戲劇文學有足夠的重視,所有戲劇人從敬畏戲劇文學、尊重劇作家開始,一起踏上新時代的戲劇征程!(陳涌泉 中國戲劇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劇作家)
仲夏時節,戲韻津門。值此中國戲劇文學學會走過四十載光陰之際,一場以“讓戲劇回歸文學”為靈魂的盛會——第十屆全國戲劇文學研討會,于2025年6月21日至22日,在天津傳媒學院隆重啟幕。這是學會成立四十周年系列活動的華彩篇章。
來自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文聯、中國劇協的領導,攜手全國藝術院團的實踐者、科研院所的探索者、高等學府的傳道者,以及學會的會員理事代表,自八方匯聚,共赴這場文學與戲劇的盛宴。他們懷揣對戲劇文學的熱忱與洞見,暢敘戲劇藝術的當下繁茂與未來圖景。
研討會以熱忱的致辭為序曲,徐徐展開思想的交響。主旨發言如燈塔般照亮前路,緊隨其后的“院校長對話”與“院團對話”,在智慧碰撞中激蕩出理論與實踐交融的火花。思想的縱深探索則在分組研討中如星河般璀璨鋪陳,戲劇文學學術的深邃思考、戲曲的悠遠韻味、話劇的現實鋒芒、兒童劇的純真世界、歌舞音樂劇的視聽律動、小戲小品的精妙意趣、戲劇教育的薪火相傳、以及沉浸式戲劇與旅游演藝劇目的創新探索,多元領域在此交織共鳴,共同勾勒戲劇文學未來的斑斕世界。
盛會最終在總結大會的余韻中圓滿落幕,為這場文學的回歸之旅畫上了一個充滿希望與力量的句號。這不僅是一次研討,更是一次對戲劇文學本源的深情致敬與面向未來的堅定啟航。
? 相關鏈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