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的國務卿基辛格有句話說得好:當美國的敵人是危險的,但當美國的盟友是致命的。
特朗普“二進宮”后,深刻演繹了這一點。
繼他給日本、韓國等14國發送信函宣布:將會在8月1日之后對他們加征不同程度的關稅后,他再次給歐盟和墨西哥發送了信函。
對此歐盟沒有慫,甚至幾個領導人反應很強烈。
特朗普這樣對歐盟,難道不怕他們倒向被當做假想敵的中國嗎?特朗普似乎斷定他們不敢。
歐盟這邊,多方都表達了對美國威脅加征關稅的不滿。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表示,美國對歐盟出口產品征收 30% 的關稅將擾亂重要的跨大西洋供應鏈,損害大西洋兩岸企業和消費者的利益,歐盟將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自身利益,包括在必要時對等反制。
法國總統馬克龍譴責了美方的威脅言論,并強調若雙方未能達成協議,歐盟將“動用所有可用的手段,加緊準備切實的反制措施” 。
歐洲議會國際貿易委員會主席朗格呼吁立即啟動對美國商品的第一輪報復性關稅,他警告說將關稅作為政治施壓工具,會推高成本、威脅就業,并削弱歐美產品在全球的競爭力。
歐盟內部很多人都意識到,美國這次的舉動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歐洲的利益。
特朗普此番對歐盟發出 “關稅通牒”,絕非一時沖動之舉,而是背后有著多重因素的考量。
從經濟層面來看,美國長期以來對歐盟存在著巨額的貿易逆差。歐盟執行機構歐盟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23 年歐盟對美國的商品貿易順差為 1558 億歐元,2024 年這一數字更是增長至 1982 億歐元。
在特朗普看來,歐盟的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是導致美國貿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因此他試圖通過提高關稅的方式來迫使歐盟開放市場,減少貿易逆差。
此外,特朗普還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歐盟企業將生產轉移到美國,從而促進美國國內的就業和經濟增長。
他在給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信中就明確提到,如果歐盟企業決定在美國境內生產產品,將不會被征收關稅。
從政治層面來看,特朗普一直奉行 “美國優先” 的政策,他試圖通過對盟友施加壓力,來重塑美國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主導地位。
在他看來,歐盟等盟友在過去的貿易關系中占了美國的便宜,因此需要對他們進行敲打。此外,特朗普還希望通過挑起與歐盟的貿易爭端,來轉移國內民眾對其其他政策的注意力,鞏固自己的政治支持。
那么,特朗普為何如此斷定歐盟不敢倒向中國呢?一方面,他認為歐盟與美國在政治、軍事等方面有著深厚的傳統盟友關系。
北約作為歐美之間的重要軍事聯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歐盟在外交政策上的獨立性。
歐盟許多國家在安全事務上對美國存在著依賴,擔心一旦倒向中國,會引發美國在軍事安全方面的不滿和報復。另一方面,美歐之間的經濟聯系雖然出現了裂痕,但依然十分緊密。
歐盟是美國重要的貿易伙伴和投資目的地,雙方在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相互交織。特朗普認為,歐盟企業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也不會輕易支持歐盟倒向中國。
而且,他覺得歐盟在短期內難以找到能夠完全替代美國市場和技術的合作伙伴,因此不敢輕易做出與美國決裂的舉動。
特朗普的判斷真的準確無誤嗎?歐盟真的不敢倒向中國嗎?事實上,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雖然歐盟與美國在傳統關系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近年來,隨著全球局勢的變化,歐盟內部也開始出現了一些反思和調整的聲音。
從經濟角度來看,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擁有龐大的市場和強大的消費能力。
與中國加強經濟合作,對于歐盟來說無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中國在一些新興產業領域,如 5G、人工智能、電動汽車和綠色能源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這與歐盟的產業發展方向有著很多契合點。
通過與中國開展合作,歐盟企業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機會和技術創新資源,有助于提升歐盟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
例如,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的電池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歐盟汽車企業如果能夠與中國企業加強合作,將有助于其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發展,從而應對來自美國等競爭對手的挑戰。
從政治角度來看,美國近年來的一些單邊主義行為,如特朗普政府時期對北約的質疑、對歐盟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等,已經讓歐盟感到自身的戰略自主權受到了威脅。
歐盟一些領導人開始意識到,過度依賴美國可能會使歐盟在國際事務中失去話語權和獨立性。
相比之下,中國一直倡導多邊主義,主張通過平等協商解決國際爭端,這與歐盟的一些理念是相契合的。
因此,歐盟有動力在外交政策上尋求更加多元化的發展,加強與中國的合作,以提升自身在國際舞臺上的地位。
此外,希臘媒體也曾指出,通過更深入地參與中國提出的全球經濟倡議,歐盟可以加強自身的戰略自主性。
在當前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下,歐盟若能與中國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將有助于其在全球治理中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不是僅僅作為美國外交政策的延伸。
當然,這其中也面臨著諸多障礙和挑戰。首先,歐盟內部存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和政治派別,對于與中國的關系,各方的態度并不一致。
一些國家可能更傾向于維護與美國的傳統關系,對與中國加強合作持謹慎態度。
美國也不會坐視歐盟親近中國,必然會采取各種手段進行阻撓和施壓,包括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對歐盟進行威脅和利誘。
此外,中歐之間在一些議題上也存在著分歧,如人權、知識產權等問題,這些也可能成為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的阻礙。
綜上所述,美歐關稅戰的開打,使得全球貿易格局變得更加復雜和不確定。
特朗普對歐盟和墨西哥出招,背后有著經濟和政治等多重因素的考量,他斷定歐盟不敢倒向中國,也是基于對歐美傳統關系和經濟聯系的判斷。
歐盟并非完全沒有加深同中國合作的可能性,隨著全球局勢的變化,歐盟在外交和經濟政策上有尋求多元化發展的需求。
但歐盟要實現這一轉變,還面臨著諸多內部和外部的挑戰。未來美歐關系以及中歐關系將如何發展,我們還需持續關注,看這場國際貿易大戲將如何繼續演繹。
歐盟稱美征收30%關稅損害雙方利益 必要時將采取反制措施——光明網
30%關稅大棒將至 歐盟暫緩反制尋轉機 民眾呼吁:就得硬剛——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