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瓜果成熟的好時節,在山西晉中榆次東陽鎮逯村整齊排列的大棚里,翠綠的藤蔓相互交織,一顆顆圓潤飽滿、色澤鮮艷的番茄挨挨擠擠地掛在枝頭,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果香。
“這種水果西紅柿外形好看,口感甘甜,營養價值也高。就是對溫度極為敏感,需要特別精心照顧?!贝笈锓N植戶李凱星這樣介紹。
“以前一天得跑七八趟,很辛苦,現在好了,裝了高科技設備,溫度濕度超限就會自動報警,再也不用半夜跑大棚了!”李凱星使用的這套智能系統正是當地農行免費提供給農戶使用的“大棚寶”智慧種植設備,它可以精準監測-20℃-80℃環境變化,并可將環境信息實時傳至種植戶手機上,讓種植效率大大提升。
今年以來,農行山西分行狠抓涉農場景建設工作,深挖區域農業資源,精準對接客戶需求,強化數字科技賦能,持續提升服務”三農“質效。為破解農村資產抵押難題,山西分行創新推出了“大棚寶”智慧農業場景,將溫室大棚這一核心生產資料轉化為“活資產”,通過科技賦能精準對接種植戶融資需求,推動農村金融服務線上化、智能化,為鄉村特色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截至6月底,全行“大棚寶”覆蓋8個地市,落地203個場景。
“大棚寶”的核心在于通過技術手段實現生物資產的唯一性認定。“大棚寶”將種植戶信息(姓名、電話、身份證等)與大棚信息(位置、種植面積、定植時間、品種等)綁定,并接入專門的大棚保設備,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數字化檔案。通過數學模型精準測算出每個大棚一茬作物的產量,并結合去年同期市場價格預估產值,根據定植時間和品種特性推算采摘時間,作為作物變現的關鍵節點。綜合采摘曲線與市場價格波動,科學評估農戶的償貸能力與最佳還款時間,讓無形的種植收益轉化為可評估的信貸依據。
據介紹,很多蔬菜水平對溫度和濕度極為敏感,為了能夠實時掌握棚內的溫濕度情況,大棚種植戶經常往返于住處與大棚之間,不僅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且難以保證數據監測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安裝“大棚寶”配套的智能小喇叭設備后,只需預設好溫度告警參數,一旦棚內溫度低于閾值,小喇叭就會立即發出告警信息。收到提醒的種植戶能第一時間調節溫控設備,避免莊稼受損,有效降低了種植風險。同時,種植戶還可以在平臺上看到全國的實時菜價,足不出戶掌握蔬菜價格趨勢。
鄉村振興,金融先行?!按笈飳殹钡耐瞥?,不僅讓農戶的大棚“值錢又能貸”,更通過“數據跑路”替代“農戶跑腿”,簡化了貸款流程,提高了審批效率。這種將金融服務與農業生產深度融合的模式,既解決了農村抵押物不足、融資難的老問題,又通過智能設備為精細化種植提供支持,實現了“融資+賦能”的雙重價值。(梁晨霄、周麗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