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要是美俄之間爆發全面核戰爭,這地球八成是要換代了。
你別以為這是什么末日片的劇本,美媒說可能死50到67億人,這數字不是嚇唬人,背后可是有一堆模型和歷史實證支撐的。只是這事兒太大了,大到普通人根本想不明白,就像我們平時不會真去想“如果地球沒了怎么辦”一樣,太抽象,太遠離現實,所以反而容易被當作聳人聽聞忽略過去。
但如果我們硬要面對,硬要把這個“如果”當成現實來推演,那畫面大概是這樣—
核爆炸本身,不是最恐怖的
首先,一顆現代核彈的威力,大概在100萬噸TNT以上,主流戰術核彈就是廣島的幾百倍起跳。那種熱輻射、沖擊波、初期核輻射,廣島那種“光是一顆炸彈就能燒出幾萬人體剪影”的場景,現在一次能來幾十座城市起飛。
舉個例子,美國的“民兵III”洲際導彈,一個彈頭就能覆蓋整個曼哈頓島,還不是那種面子上的覆蓋,是“從地圖上抹去”的意思。
如果美俄互掐,不是那種“象征性動兩發”的克制模式,而是全面清空庫存、互相對等摧毀,那大約一小時內,美俄主要城市、工業區、軍港、指揮中心,全都能變成玻璃渣。沒錯,玻璃渣,因為核爆的高溫能直接把建筑和地表燒成玻璃狀物質。
但,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真正把人類逼入絕境的,是“核冬天”
這個詞是冷戰末期美蘇科學家聯合提出的,他們拿大氣環流模型一跑,發現一個可怕的邏輯:大量核爆之后引發火災、大量煙塵進入平流層,會擋住陽光——全球變冷、變暗、變干。
氣溫下降多少?模型說,平均下降10℃到20℃。聽著好像不致命?但你想想,6月的黑龍江突然變成零下20℃,你指望還能種啥?玉米小麥連發芽都不敢。
而且這些煙塵在平流層飄著,一年半載下不來,沒有風雨沖刷,就掛在天上擋太陽。農作物直接減產九成以上。更殘酷的是,不是一國減,是全球減。
2019年有篇《自然·通訊》的文章測了下,如果全面核戰爭導致全球氣溫驟降,那怕是中美俄都還剩點存糧,也撐不過兩年。最慘的不是爆炸中心的人,是后面餓死的人。
社會系統崩潰,比饑荒還快
還有一點常被忽視:核爆炸附帶的電磁脈沖EMP會干翻整個現代通信、電網系統。別說救援指揮,連能不能點亮一盞燈都成問題。
就說今天的北京、紐約、莫斯科這種大城市,一旦斷電、斷網、斷通訊、斷補給,幾天之內治安直接從現代文明退回黑暗中世紀,城市里的幾千萬人像被困在鋼鐵牢籠里搶水搶食物。
再加上,醫療系統也掛了,疫病傳播、污染擴散、毒氣擴散全靠運氣。那不是“我們還能組織自救”,那是“誰活下來靠誰狠”。
中國該怎么看?
說實話,中國現在的核戰略,是非常克制的。我們講“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個承諾我們說了幾十年,沒人敢說我們不守信。我們不搞擴張,不搞核訛詐,但我們有能力打回去。
我們有“二次核打擊”能力,就是說——即使被人先打了,我們也保證能還手,把對方拉下地獄。這不是好戰,是維穩。一個沒有報復能力的國家,才真的危險,因為它只能崩潰。
所以你看,中國在核戰略上走的是“最小但足夠”的路子,不比數量、比嚇退力,核心邏輯是:別惹我,惹了我,我不光能忍,我還能讓你付出代價。
那人類還有救嗎?
只要核武器存在,風險永遠在。冷戰后期那會兒,光美蘇之間就發生過超過十次“差點按下核按鈕”的誤判事件,有的只是雷達誤報,有的是誤發預警短信,全靠幾個冷靜的軍官壓住了。
所以說到底,這世界的和平,是靠人性中的理性在硬撐,不是什么制度保證,更不是技術壁壘。
最后說句話
核戰爭不會帶來勝利者,只有“活得久一點的輸家”。
美媒報那種死亡67億的數據,不是夸張,是提醒。而我們,也要記住:真正的安全,不是擁有多少核彈,而是能避免讓它飛出去的理智。
別把末日的鑰匙,交給情緒和賭氣。
這才是全人類最后的底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