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歷史上其實有很多名醫(yī)都是“半路出家”,不過,這些醫(yī)家雖然并沒有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但卻也能通過自己的“老本行”,找到新的治療思路,而且這些治療方式大多新奇,在臨床診治上,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在諸多“半路出家”的醫(yī)家中,清代名醫(yī)王清任便是名望最盛的一個。
王清任原本是武狀元出身,對習武之人來說,每日都要與刀劍棍棒打交道,在生活中難免會有一些瘀痛或損傷,所謂久病自成醫(yī),這也便讓王清任知道了一些活血化瘀的方法,其實,很多武術家都對瘀血的化解有一些了解,而王清任也將自己對淤血病癥的認識寫成了一本書,叫做《醫(yī)林改錯》,書中記載的方劑,多半都屬于活血化瘀良方,其中也不乏一些流傳至今的千古名方,比如“逐瘀湯”等,這也讓這位“半路出家”的習武之人,成為了“活血化瘀第一人”。
在王清任的《醫(yī)林改錯》里,有五首逐瘀湯,這些逐瘀湯可以將全身的瘀血都囊括其中,而今天要說的便就是其中的一個,不過,其雖名為“逐瘀”,但在緩解慢性咽炎上,也能發(fā)揮一定療效,這個方劑就是會厭逐瘀湯,其中,會厭就是指我們的咽喉,而這個方劑,就是專治咽喉瘀血的方子。
在當今社會,慢性咽炎可以說是一種時代病了,據(jù)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表明,患有慢性咽炎的人,在近幾年來有明顯的上升趨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聽見有人時不時的清嗓子,這類人或許就存在患慢性咽炎的隱患,不過,慢性咽炎畢竟是西醫(yī)的說法,中醫(yī)對此又有不同的理解。
說到咽炎,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肺腑,畢竟咽喉是肺和外界的通道,咽喉作為肺的門戶,咽喉受損必會對肺腑造成影響,當然,也有人說可以從脾臟下手,對此,在《黃帝內經》里也提到過,“咽喉干燥,病在土脾”,甚至連腎臟病變也是咽喉不適的關鍵所在,因為“虛火喉痹”,這里的虛火就是從腎而來。這樣一看,原來看似簡單的病癥,背后也有眾多學問。
不過,在緩解病癥方面,王清任卻另辟蹊徑,利用會厭逐瘀湯,從肝臟入手進行治療,中醫(yī)認為,肝主疏泄,可以疏泄我們體內的氣機,而慢性咽炎之所以成為現(xiàn)代常見病癥,往往與我們的情緒有很大關聯(lián),情緒異常,就會導致肝氣郁結,從而匯聚在咽喉,出現(xiàn)咽喉不適,不僅如此,肝氣郁結的人,還會伴有口干口渴等病癥,脈象也較為緊繃。
那么,王清任的會厭逐瘀湯究竟是如何緩解病癥的呢?先來看一下方劑組成,這個方劑里的中藥材并不多,總共由10味中藥配伍而成,分別是桃仁、紅花、甘草、桔梗、生地、當歸、玄參、柴胡、枳殼、赤芍,具有活血化瘀、解毒利咽、疏肝理氣的效果。
這個藥方看似復雜,但仔細研究后就會發(fā)現(xiàn),這其實就是張仲景經典藥方“四逆散”的衍生方,在柴胡、枳殼、芍藥、甘草的基礎上,增添了活血化瘀的紅花、桃仁以及當歸,同時,桃仁還具有潤腸通便的效果,可以將體內化解的瘀血,隨著腸道一起從體內排出。
由于瘀血積聚很容易導致熱邪生成,因此,在方劑里還加入了涼血的生地和玄參,這兩味藥材不僅藥性偏寒,具有清熱涼血的效果,同時還可以養(yǎng)陰生津、增補陰液。而桔梗在整個方劑里則相當于藥引,可以將藥性上升,直接作用于咽喉,緩解病癥。
不過,王清任的會厭逐瘀湯雖能疏泄肝郁,但肝郁病癥也存在不同,有些人是入血分,而有一些則是入氣分,由于會厭逐瘀湯里的藥材多有活血化瘀的效果,所以,這個方劑更適合入血分的肝郁患者使用,因此,大家在使用前,要先辨別癥狀的病因,以免適得其反。
【本圖文由“神希園”新媒體獨家原創(chuàng)出品。作者周淺,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復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