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長快人快語,當面提醒印度保持清醒,別被美國西方當槍使。
?——【·中印高層互動·】——?
最近的國際外交舞臺上,中印互動堪稱焦點中的焦點。繼印度國家安全顧問多瓦爾、國防部長拉杰納特·辛格相繼訪華后,印度外長蘇杰生于2025年7月14日抵達北京,參加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外長理事會會議。
這是他時隔5年再度踏上中國土地,也是加勒萬河谷沖突后印度外長首次訪華,瞬間引發全球媒體高度關注。
這次訪問的時機頗為微妙。正值中印建交75周年,兩國關系歷經波折后呈現緩和趨勢。蘇杰生此行不僅是單純的會務行程,還肩負著為印度總理莫迪可能出席上合組織天津峰會打前站的任務。
這種“會前私聊”的安排,釋放出中印試圖通過高層對話修復關系的強烈信號,事實上,自2024年10月兩國領導人喀山會晤以來,中印互動明顯升溫。
印度國防部長辛格去年11月在東盟防長會議期間與中國防長董軍會面,明確表示“需要專注于合作而非沖突”,今年6月,多瓦爾訪華時也強調以領導人共識為根本遵循,推動邊境問題管控。這些動作疊加蘇杰生的到訪,勾勒出中印關系從“冰封”走向“解凍”的清晰軌跡。
不過,表面的回暖背后,暗礁依然存在。印度國內仍有部分勢力試圖借邊境問題制造對立,甚至有退役高官揚言“更愿意跟中國打仗”。這種危險言論與西方試圖挑動中印沖突的企圖形成共振,時刻考驗著兩國關系的穩定性。
?——【·中方外長直言不諱·】——?
在與蘇杰生的會談中,中國外長王毅展現了一貫的直率風格。他明確指出,中印關系有著自身的歷史邏輯和內生動力,不針對第三方,也不應受第三方影響,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暗藏深意。
近年來,美國通過“印太戰略”試圖拉攏印度,而印度在與美歐互動中,不時出現暗中針對中國的舉動,比如,印度近期對中國鋼鐵產品加征關稅,盡管印方聲稱是出于國內產業保護,但外界很難不將其與美印貿易談判聯系起來。
這種“小動作”不僅損害中印經貿合作,更暴露了印度在大國博弈中的搖擺心態。正如王毅所言,印度若為短期利益迎合西方,最終只會損害自身發展機遇。
王毅的提醒直擊要害。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的背景下,印度成為雙方爭奪的關鍵對象。美國通過QUAD機制、軍售合作等手段不斷加碼拉攏,而印度卻在“戰略自主”與“大國平衡”間反復橫跳。
這種騎墻策略雖然短期內能獲取一些利益,但長期來看,卻可能讓印度陷入“兩邊不討好”的尷尬境地。王毅在會談中強調中印應“相互信任而非猜疑,相互合作而非競爭,相互成就而非消耗”。
這三對對比鮮明的表述,既是對過去中印關系波折的反思,也是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指引。
尤其是在印度國內部分勢力仍將中國視為“威脅”的背景下,中方的坦誠態度顯得尤為珍貴。
?——【·美國拉攏印度·】——?
美國對印度的拉攏可謂不遺余力。從QUAD機制的頻繁互動,到近期美日印澳在西太平洋的聯合巡邏,再到承諾提供先進武器技術,華盛頓的意圖昭然若揭——將印度打造成“印太戰略”的關鍵支點,遏制中國發展。
美國的算盤看似精妙,實則暗藏玄機。以QUAD為例,這個被美方寄予厚望的機制,近年來逐漸陷入“政治動員高、政策執行低”的困境。表面上四國在南海、臺海等問題上對華發出強硬聲音,但實際合作卻局限于象征性的聯合巡邏、外長會談等,缺乏實質性的戰略協調。
印度在QUAD中的立場始終與美日澳存在差異,盡管印度同意參與聯合巡邏,但拒絕在敏感議題上完全跟隨美國步調。
這種“有限合作”既反映出印度對戰略自主的堅持,也暴露出QUAD內部的結構性矛盾。美國的另一個籌碼是軍售合作,近年來,美國不斷向印度推銷F-35戰斗機、MQ-9無人機等先進裝備,試圖通過軍事捆綁加深印美關系。
印度在采購美制武器的同時,仍堅持從俄羅斯購買S-400防空系統,這種“左右逢源”的策略讓美國頗為頭疼。印度深知過度依賴美國武器將削弱自身國防工業獨立性,因此始終保持著謹慎態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