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戰之后,印度將撿到“霹靂”-15E空對空導彈視為一個重大勝利,大談其意義如何,如今發現自己也一樣尷尬,印度發射的“布拉莫斯”導彈等彈藥也一樣被巴基斯坦繳獲。更糟的是,印軍導彈被繳獲后,巴基斯坦方面也進行了拆解,而且還是國際聯合拆解。根據印度媒體《亞洲防務安全》在2025年7月14日的報道,巴基斯坦繳獲了印度發射的“布拉莫斯”和“SCALP-EG”導彈,成功收集到大量的殘骸,不僅組織巴方的專家,還邀請中方專家一起拆導彈,甚至有幾個西方國家的專家參與有關的工作。
這個消息來自印度媒體的說法,并沒有巴基斯坦方面的證實,但是印度方面依舊擔心,這些武器的致命缺陷藏不住了。據說,巴基斯坦撿到印度導彈碎片引起了多個國家的關注,一位美國專家表示:“‘布拉莫斯’導彈、‘SCALP-EG’以及以色列制造的‘哈羅普’無人機的碎片是寶貴的技術情報,可以提供有關這些武器的信息。
在此之前,印度媒體吹噓,通過研究“霹靂”-15E空對空導彈殘骸,收拾會有多大,可以破解機密,這回同樣的事情也讓印度遇上了!如果印度媒體的有關說法是真的,那么印度就面臨這么大的問題了。“布拉莫斯”導彈為印度和俄羅斯聯合開發的超音速巡航導彈。SCALP-EG導彈由歐洲防務公司開發,這都是印度擁有最先進的同類裝備。
在印巴沖突中,印度使用“布拉莫斯”巡航導彈攻擊巴基斯坦沙赫巴茲空軍基地時,被巴方防空系統成功攔截,其碎片散落在雅各布阿巴德的多個地方。事后有消息稱,沙赫巴茲空軍基地遭到破壞,但是沒有任何飛機或關鍵設備受損消息得到證實。相反,巴方在“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的碎片中發現俄羅斯的制導系統的部件。
不過,不要過度夸大導彈殘骸被繳獲的影響,要進行武器的拆解分析,這里面有一個潛在的原則:如果武器的拆解方的技術能力與研制方的工業水平一致,那么,就可以針對同類型的導彈進行細致性拆分、分析,并針對各項指標數據進行檢測。最終可以找到相應的問題短板或研究思路。簡單講,就是“你有我也有,你的我研究完了也就變成我的了”。
對于目標武器通常不會直接仿制或者是逆向,因為現在都是高度的電子集成化系統,直接逆向不僅浪費時間,還可能會掉入邏輯陷阱當中。實際上,對于成熟的武器研制國家來說,能夠對同等對手的武器進行拆解,起碼可以了解武器的作用原理、武器的制造流程和工藝水平以及武器導引系統相應的頻段和飛行特征,并對武器進行針對性的對抗手段。
舉個例子,印度的“布拉莫斯”巡航導彈,菲律賓也已經進行了引進,而且菲律賓引進的還是反艦型號,相對來說還是印度的對外出口版本,實際參數和制導系統要比印度自用版本降一檔。如果我們對印度自用版本的相應導引頭機制和頻譜,包括飛行特性進行分解、拆解、還原,并徹底摸清“布拉莫斯”導彈的戰術參數和電子信號特征,那么我們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干擾,甚至可以提前預判菲律賓的發射陣位,讓菲軍的“布拉莫斯”導彈徹底無效化。
對于我們來說,如果能夠對外軍的現役武器裝備進行拆解,詳細分析武器的特征,也是對外軍的武器發展思路和技術研究水平進行研判揚棄的過程。
當然了,現在能夠繳獲的都是成熟的外銷武器裝備,研發周期至少要10年,也就是說,就算到手了,也是10年前的技術。10年前可能很先進的裝備,現在只是變成了常規裝備,并不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去研究。
但是反過來說,如果拆解方的工業水平低于目標武器的研制國的工業水平,例如,印度拿到的所謂的“霹靂”-15E導彈殘骸,印度自己所能分析的資料極度有限,所以,現在印度以“霹靂”-15導彈殘骸為誘餌,試圖邀請全球的主要武器生產國家入局來進行拆解研討。
但是,印度人的小算盤打得也十分精明:不僅僅是提供殘骸,印度也想從他們手中收獲新的技術,也就是“對等”交換原則,其實進展得非常不好,實際來幫忙的“外援”幾乎沒有。誰都不打算讓印度白得自家的武器技術。
印度在印巴沖突之后,一直在進行虛假的宣布,連撿到殘骸都要吹上一通,試圖掩蓋失敗,打造勝利的形象,只是自己欺騙自己而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