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占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最近在記者會上那句“德軍已準備好消滅俄軍”,直接把國際輿論場炸開了鍋。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的反擊更狠,說“德國正重新變得危險”,這話聽著像穿越回二戰劇本。但這場嘴仗背后,遠不止是兩國打口水戰那么簡單。
德國這幾年在軍事上的轉變堪稱魔幻現實主義。默克爾時代堅持“貿易改變政治”,現在朔爾茨政府卻搞出個1000億歐元特別國防基金,軍費飆到GDP的2%。
皮斯托里烏斯敢放狠話,底氣就來自這里——德軍正在從“軟腳蝦”變成“武裝到牙齒”。
但問題來了:德國真要跟俄羅斯正面剛?稍微翻翻地圖就知道,德國目前駐立陶宛的部隊只有不到2000人,這點兵力連俄軍一個機械化旅都啃不動。
更現實的解釋是,德國在向盟友遞投名狀。美國最近對北約軍費分攤怨氣沖天,德國必須證明自己不是“躺平隊友”。
佩斯科夫說德國“危險”,絕非單純打嘴炮。歷史包袱太沉重——德國上一次大規模擴軍后發生了什么,全世界都記得。
但俄羅斯的敏感點更在于:北約東翼現在堆滿了F-35戰機和“豹2”坦克,德軍教官直接在烏克蘭培訓士兵。
莫斯科的邏輯很直白:德國武裝烏克蘭=間接殺死俄軍。俄外交部最近把德國駐俄大使館武官列為“不受歡迎的人”,就是最直接的報復。
更微妙的是,俄羅斯正在非洲、中東和德國搶影響力,瓦格納集團在蘇丹、馬里和德國援助項目打擂臺,這才是真正的“影子戰場”。
東歐國家聽完德國防長的話,估計半夜要笑醒。波蘭早就喊話讓德國“別慫”,立陶宛外長甚至公開說“柏林終于醒了”。
但西歐老百姓沒那么興奮,德國最新民調顯示,超過60%的人反對直接軍事介入俄烏沖突。
這種分裂恰恰暴露了歐洲的安全困境:東歐要的是“鋼鐵防線”,西歐想的是“風險管控”。
法國嘴上喊“戰略自主”,暗地里把彈藥產量翻了3倍;意大利偷偷用盧布買俄氣被抓包,歐盟的“團結”人設早就崩了。
華盛頓現在最頭疼的,不是德國太弱,而是德國太強。美國國防部去年流出一份報告,警告“德軍可能成為歐洲軍事霸權的新競爭者”。要知道,德國工業實力+軍事潛力一旦激活,比法國更難控制。
拜登政府現在一手給烏克蘭塞ATACMS導彈,一手壓著德國別沖動,精分操作背后是戰略焦慮:既怕俄羅斯贏,又怕歐洲自立門戶。但皮斯托里烏斯的發言證明,美國已經有點按不住盟友了。
中國的“躺槍”與機遇
這場風波里最無語的可能是中國。德國海軍總監去年說“中國是系統性對手”,現在防長又對俄羅斯放狠話,柏林似乎想同時硬剛東西方。
但現實很骨感:德國車企37%的利潤來自中國市場,大眾剛砸50億歐元在合肥建廠。
北京的反應很淡定,外交部只說“反對任何煽動對抗的言行”。
但私下肯定在算賬:如果歐洲徹底倒向美國,中歐投資協定就真涼了;但如果德俄矛盾激化,俄羅斯的能源和市場只能更依賴中國——橫豎不虧。
皮斯托里烏斯的話像一顆信號彈,照出了歐洲的集體恐懼——怕美國撤退,怕俄羅斯擴張,更怕自己淪為棋盤。
但最諷刺的是,德國越“武裝保衛歐洲”,歐洲離安全就越遠。畢竟,上一次德國保證“絕對不擴張”時,全世界付的代價是8000萬條人命。
參考信源:佩斯科夫:德國再次變得危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