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國是直通車 趙斌 攝
國家統計局15日公布2025年上半年中國經濟“成績單”。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當天舉行“2025年中經濟形勢分析會”,邀請專家學者對中國經濟運行情況進行分析。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在會上表示,今年上半年,資金成本持續下降,支撐經濟回穩向好。
趙錫軍指出,今年上半年,銀行間人民幣市場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從1月份的1.86%下行至6月份的1.46%;央行的另外一項工具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也從1月份的2.16%下行到6月份的1.5%。這些利率的下行從降低資金成本層面支持了實體經濟運行,支撐了整個經濟回穩向好。
談及金融領域今年上半年的表現,趙錫軍認為,從總體上看,盡管面臨很大壓力和挑戰,但金融領域還是取得了很好表現。去年9月24日和今年5月7日采取的兩輪金融政策,產生了積極效果。
除了上述利率下行對實體經濟的助力,趙錫軍指出,部分關鍵數據表現較好。比如,上半年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9%,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8.3%,人民幣貸款同比增長7.1%;此外,貨幣活力有所提升,主要表現在狹義的貨幣M1從年初1月末0.4%的同比增速,提高到6月末的4.6%;同時,政策結構也在不斷改善,從信貸結構來看,面向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創金融等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在加大,貸款增速均高于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趙錫軍指出,政策的積極效果還表現在市場不斷回暖。以資本市場為例,A股在去年9月24日之前下行壓力較大,但自9月24日以來,市場總體持續回升,上證指數近期已站上3500點之上,這表明市場信心不斷提升,預期不斷改善,說明政策對市場起到了很強的支撐作用。
“特別要提到的是,去年9月24日中央銀行創設了兩項新的結構性的政策工具,專門支持資本市場。”趙錫軍說,這兩項工具盡管實際使用額度不大,但這表明了國家對資本市場穩市場、穩預期支持力度非常大,有力提振了市場信心。
趙錫軍進一步指出,上半年,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合力作用不斷顯現。從社會融資的結構來看,上半年最主要的部分還是人民幣信貸,但政府債券融資比例持續上升,這表明從社會融資層面來看,財政政策和貨幣信貸政策合力作用在不斷提升。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融資增量為22.83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多增了4.74萬億元,其中政府債券凈融資達7.66萬億元,且同比多增4.32萬億元,社會融資增量大部分來自于政府債券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趙錫軍提醒,盡管上半年,金融領域取得較好表現,但也要看到還存在一些壓力和挑戰。
從貨幣層面來講,盡管廣義貨幣、狹義貨幣增速都在上升,但廣義貨幣的增速大于狹義貨幣,截至今年6月末,M2的同比增速是8.3%,但同期M1的同比增速只有4.6%,且年初M1的同比增速僅0.4%,盡管有所提升,但第二季度M1的同比增速仍然低于M2,兩者差距仍然較大,這意味著貨幣活力的提升空間仍然很大。
從存款的數據變化來看,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了17.94萬億元,上半年人民幣存款增加較多,但企業投資、居民消費還面臨較大壓力。
從社會融資的角度來看,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9%,保持較快增長,但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政府債券融資,政府債券融資保持了較快增長速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表明了積極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為,但同時也要考慮到兩者的配合以及如何更好地使用資金。(文/趙錫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