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梁平區大白水景區的林間,兩架無人機在樹冠上方 10 米處精準噴灑藥劑,藥粉穿透葉叢直擊松毛蟲巢穴 —— 這套由當地森林防治站啟用的低空作業系統,將蟲害治理效率提升 30 倍,成為中國低空經濟向細分場景滲透的生動注腳。從東部沿海的市域低空網絡到西部山區的無人機物流,從應急救援的 "空中生命線" 到百姓餐桌上的 "無人機速配",低空經濟正以 "全域開花、全民共享" 的態勢,書寫著新質生產力驅動下的擴張篇章。
場景破壁:從單點試驗到百業融合
低空經濟的 "擴容",首先體現在應用場景的深度與廣度突破。在重慶梁平,20 萬畝農田的無人機植保、百里竹海的動力滑翔傘觀光、懸崖搜救的熱成像無人機,構成 "農業 + 文旅 + 應急" 的立體應用矩陣;而在首屆西部低空經濟博覽會上,載重 5 噸的物流無人機、4 座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智能空管系統等成果集中亮相,覆蓋從農林牧漁到公共安全的 10 余個領域。
這種突破絕非個例。深圳建成 483 個低空起降點,構建起全球首個 "5G + 毫米波 + 衛星" 空天地一體化安全網絡,支撐起無人機物流、空中巡查的常態化運營;安徽金寨的無人機年配送農產品超千噸,讓山區特產當天直達城市餐桌;新疆阿勒泰用無人機監測草原生態,將管護效率提升 4 倍…… 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所言:"低空經濟已從傳統通航服務,進化為 ' 無人機 +'' 低空 +' 的融合生態,正在重構多個產業的價值鏈條。"
版圖擴張:從東部領跑到全域協同
低空經濟的地理邊界正持續突破 "東強西弱" 的傳統格局。數據顯示,2025 年上半年重慶低空飛行時長達 19 萬小時,同比激增 109.2%,飛行架次突破 115.7 萬架 —— 這座西部城市的爆發式增長,折射出低空經濟向內陸、向鄉村的滲透軌跡。
在交通相對滯后的西部地區,低空技術正成為破解發展瓶頸的 "利器"。聯合飛機集團與中國郵政合作的 "空空聯運" 模式,讓重慶巫山脆李經無人機轉貨運包機,當天即可出現在南京、上海的超市貨架上,物流效率較傳統方式提升 17 倍;云南怒江的山區小學,無人機每周定期配送教材和防疫物資,終結了 "人背馬馱" 的歷史。這種 "補短板" 式的發展,讓低空經濟成為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紐帶。
民生普惠:從高端概念到日常必需
低空經濟的溫度,藏在普通人的獲得感里。在江蘇無錫濱湖區,居民掃碼點餐后 15 分鐘,無人機便會將餐品送達社區起降點;浙江杭州開通老年人急救直升機通道,響應時間壓縮至 40 分鐘;甚至在重慶的鄉村婚禮上,動力傘拖著 "新婚快樂" 的標語掠過稻田,成為田間地頭的新風景。
"以前覺得低空飛行是遙不可及的科技秀,沒想到現在買菜、急救都能用得上。" 體驗過空中觀光的重慶市民周煜云的感慨,道出了低空經濟的 "親民" 轉向。這種轉變背后,是技術成本的下降(無人機單機價格較 5 年前下降 60%)、政策門檻的降低(多地推行飛行計劃 "一網通辦"),以及安全體系的完善(適航認證標準覆蓋 95% 以上低空裝備)。
從 1.5 萬億元到 3.5 萬億元 —— 這是中國民航局預測的 2025 年與 2035 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數字背后,是無人機旋翼攪動的鄉村振興浪潮,是 eVTOL 劃破城市天際線的交通革命,更是技術創新與民生需求碰撞出的無限可能。隨著政策體系的完善、產業鏈的成熟,這片 "低空藍海" 將繼續擴容,為中國經濟注入更澎湃的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