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友,七月二十號可就是今年入伏的頭一天啦!老話講“熱在三伏”,這四十天就是一年中最熬人的“苦夏”。天熱得人發蔫,汗流得跟小河似的,胃口也跑得沒影兒。可您知道嗎?老人們常說“三伏不補,一年受苦”,這火傘高張的時節,反倒正是咱們該悄悄“進補”的當口。今天給大家推薦三款湯水,做法家常、滋味熨帖,讓咱們安安穩穩度長夏。
一、泥鰍煎蛋豆腐湯:水里撈起的“小人參”
食材準備:鮮泥鰍半斤、雞蛋3個、嫩豆腐1塊、姜幾片、蔥花少許、鹽、白胡椒粉適量。
做法步驟:
1. 泥鰍買回來先養半天吐盡泥沙,再沖洗干凈;鍋里水燒開,倒入泥鰍快速焯燙10秒撈出,輕松搓去表面滑膩(去土腥關鍵!)。
2. 雞蛋打散,熱鍋少油煎成兩面金黃的蛋餅,盛出切塊。
3. 另起鍋燒熱油,下姜片爆香,倒入泥鰍略煎至微黃,一次性加足量開水(湯才濃白),大火燒滾后轉中火煮15分鐘,湯色漸白如乳。
4. 放入煎蛋塊和切好的豆腐塊,再滾5分鐘。最后調入鹽、白胡椒粉,撒上碧綠蔥花即成。
這湯一上桌就飄著股子鮮氣!泥鰍素有“水中人參”的美名,高蛋白低脂肪,特別補氣力;配上煎蛋的香、豆腐的滑,熱乎乎喝一碗,汗出得通透,渾身都舒坦。三伏天沒力氣、出虛汗的,這湯就是“及時雨”!
二、冬瓜枸杞鴨肉湯:伏天里的“清涼散”
食材準備:鴨邊腿或半片鴨約500克、冬瓜一大圈(約600克)、枸杞一小把、薏米30克(可選)、姜幾片、鹽少許。
做法步驟:
1. 鴨肉剁塊,冷水下鍋加姜片、料酒焯燙,撇凈浮沫后撈出洗凈(去臊關鍵)。
2. 冬瓜去皮去瓤,切厚片或大塊(耐煮不易化);薏米提前浸泡1小時(若用)。
3. 處理好的鴨塊放入湯鍋,加足量清水、姜片,大火燒開轉小火慢燉40分鐘。
4. 放入冬瓜塊(和泡好的薏米),繼續燉煮20分鐘至冬瓜半透明。最后撒入枸杞,燜5分鐘,只需一點點鹽提味即可。
鴨肉性涼潤燥,專克暑熱;冬瓜清熱利水,是伏天的恩物。幾粒枸杞一點睛,清甜里透出微甘。這湯喝著一點不膩,從喉嚨到胃里都像被山泉洗過一遍,專治悶熱天的心浮氣躁、口干舌燥。暑濕困重、水腫煩渴?一碗下去,通體清涼!
三、山藥紅棗鴿子湯:溫柔滋養的“伏天寶”
食材準備:乳鴿1只(或鴿子半只)、鐵棍山藥1根、紅棗8-10顆、姜幾片、枸杞一小撮、鹽適量。
做法步驟:
1. 鴿子處理干凈,斬塊(或整只)冷水下鍋焯燙,洗凈血沫。
2. 山藥戴手套去皮(防手癢),切滾刀塊,立刻泡入清水防氧化;紅棗洗凈稍捏開。
3. 鴿肉、姜片、紅棗一同放入砂鍋,加足量清水,大火煮開轉最小火,蓋蓋慢煲1小時。
4. 加入山藥塊和枸杞,繼續煲30-40分鐘,直至山藥軟糯。關火前調入少許鹽。湯色清亮微黃,鴿肉酥爛脫骨即可。
鴿子肉是平補上品,山藥健脾養胃,紅棗甘甜養血。這湯看似清淡,內里卻溫潤如玉,特別適合苦夏里虛不受補、脾胃倦怠的朋友。小火慢煨出的精華,喝一口,那溫軟醇厚的滋養感從舌尖暖到心窩,仿佛給疲憊的五臟六腑蓋了層軟和的薄毯子。
三伏天喝湯,補的不是大魚大肉的厚重,而是那份被暑氣蒸騰掉的“精氣神”。一碗泥鰍湯提氣,一盅冬瓜湯降火,一缽鴿子湯潤養,湯湯水水間,正是老祖宗應對苦夏的生存智慧。食材樸素,做法也簡單,廚房里小火咕嘟著,滿屋飄香時,伏天的燥熱似乎也悄悄退讓了幾分。體質各異,您挑著順口的來,安安穩穩喝過這三伏,秋冬才有底氣不“受苦”呀!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本文由“秀廚娘”原創,文章和圖片均有版權,未經允許,請勿抄襲、刪改、盜用,侵權必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