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什么時候能夠復蘇?真相說出來可能有點扎心。
如果一個人和你聊天的時候,習慣性以“想當年”開頭,大概率呢,他現在過得不怎么樣。所以大家開始懷念18、19年那個夏天的時候,側面呢也體現了現在大部分人都在努力地活著。無業的大半年找不到工作,在職的要么降薪,要么就是幾個月發不出來工資。
而即使現在一切都正常的公司,大家也都過得戰戰兢兢,不知道什么時候呢就會收到一紙裁員通知。還記得18年的時候,那個時候房價很高,高到很多人可能都買不起。但是大家都很樂觀,那時候大家普遍相信房價呢還會漲,敢于背上幾百萬的房貸、車貸,沒有買到房呢,還會嚎啕大哭。
那個時候呢,很多互聯網大廠發展得也很好,大家工資呢也很高,也敢提前消費。即便在2021年的時候,雖然因為口罩原因,經常待在家里出不去。但是呢,大家依然很樂觀,大家相信只要口罩結束,經濟呢就會報復性地反彈。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所以即便當年很多餐飲門店都處于虧損狀態,但是他們依然在苦苦地堅持。
然而這一切在2022年底全面放開以后,大家期待的經濟報復性反彈沒有發生。很多老板最后的期望破滅了,再也無力支撐,不得不關門大吉了。
又過了兩年了,時間已經來到了2025。按照朱格拉經濟周期的說法,現在經濟怎么都應該復蘇了,難道經濟理論失效了嗎?
而且我們看官方發布的數據,我們的經濟似乎已經開始復蘇,但是我們實際感受卻好像有點不太一樣。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要搞明白這一切,就要先搞清楚2019年之前的十多年,我們經濟為什么會高速發展?
首先說一個殘酷的現實,其實全球不管是經濟還是科技,都已經很久沒有發展了。想想我們平時接觸最多的手機,從iPhone 4出來以后,是不是基本沒有什么大的變化。每次發布新機就是換個處理器,加大內存,加大電池,然后就沒有然后了。最大的變化就是這兩年呢出來一個折疊屏。而我們人類上一次登月要追溯到遙遠的1972年,距今年已經53年了。空間探測器旅行者一號是1977年發射的,距今呢也有48年了。這幾十年來,全球的航天技術都沒有什么大的發展。
不僅是這個航天技術,整個科技行業這幾十年都沒有革命性的產品出現了。但是為什么我們這幾十年的發展如此兇猛呢?
有數據表明,2010年到2020年這十年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全球的GDP基本呢就只有中美兩國在發展。我們發展如此之快,不是我們多么特立獨行,只是因為我們過去落后世界太多了。90后和00后也許沒有多大印象,80后應該還有記憶。我們在2000年以前真的很窮。反正那個時候農村吃肉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
我們經濟真正發展起來,是因為2001年加入WTO。我們加入WTO以后呢,西方國家一方面看重我們當時的廉價勞動力,一方面呢看中我們龐大的消費市場,紛紛來華投資。這樣呢就帶動了我們經濟的飛速發展。就像我們的企業一窩蜂地去印度一樣,現在的印度發展模式呢其實學的就是我們當時的發展模式,以市場來換技術,只是沒有學到家,吃相呢有點太難看而已。
2000年的時候,我們和西方各方面差距呢都很大,可以說到處都是發展的機會。你仔細想想,這十幾年出現的互聯網巨頭是不是基本都是模仿國外成熟的商業模式起家的。阿里呢學的是亞馬遜,騰訊呢學的是ICQ,百度學習谷歌,滴滴呢學習優步,美團學習什么就不用說了吧?
我們發展起來的套路基本都一樣,先照搬國外已經驗證成功的商業模式,然后進行本土優化,讓它更適合國人的使用習慣。接著利用資本優勢燒錢換規模,最終用資金把自己燒成巨頭。
而那些國外企業本身要么因為各種原因進不來,要么本土化經驗趕不上國內團隊,在競爭中敗下陣來,也看著這些學習自己的中國本土企業不斷壯大,最后不得不黯然離場,這就是傳說中的“師夷長技以制夷”。
而細心的你一定會發現,除了抖音,我們已經很久沒有互聯網巨頭了。我們眼中的那些互聯網巨頭其實已經成立很久了,就連抖音其實也成立多年了。為什么我們現在很難有巨頭產生了呢?
因為該模仿的已經模仿完了。我們和國外的差距呢基本消失了,國外已經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讓我們再去模仿,未來的路呢需要我們自己去走了。
也就是說,其實世界早在幾十年前都已經發展到和現在差不多的樣子了,只是因為我們這20年一直在學習,在追趕,所以呢才讓人覺得這20年經濟發展這么快。
再仔細地想一想,我們讀書所學的各項物理定律、化學定律、經濟學原理是不是基本來自于西方,而這些知識其實早就誕生了。因為這些基礎科學,我們目前在學習,而不是在創新,所以也能明顯感覺我們的科學發展速度很快。人家幾百年發展出來的成果,我們用幾十年的發展做到差不多同樣水平,能不快嗎?
再說幾個可能你不知道的冷知識,乾隆年間,紐交所就已經成立了。美國總統華盛頓和乾隆是同一年去世的。康熙時期,維吉尼亞已經被創立,牛頓已經發現了萬有引力。同治年間,世界第一條地鐵就已經開始運行了,而目前呢國內很多城市還在努力爭取納入規劃。
說了這么多你現在應該知道為什么中國最近這幾十年發展這么快了吧?
有人說中國也不是完全照搬吧。比如你剛說的這個抖音,現在它的海外版在全球各地“殺瘋了”,這可是我們自己的產品啊!不是還有傳說中的四大發明嗎?
新四大發明一般指的是高鐵、網購、掃碼支付和共享單車。我們來一一梳理啊,高鐵和網購其實不算中國的發明,只是因為中國國土面積大,人口多,所以在中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共享單車呢現在發展什么情況,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吧?反正很多人說起這個就想起他那個199元的押金了。
而掃碼支付是因為西方國家很早就普及了信用卡,加上他們注重隱私,總覺得綁定手機號這些不安全。而他們刷卡支付基礎設施呢很完善,對于他們來說,用信用卡比掃碼支付更方便。包括這個短視頻平臺也是一樣的,為什么沒有率先在西方國家誕生?也是因為涉及到隱私等原因,所以國外一直很慎重。
為什么你會沉迷短視頻?因為你總是刷到你喜歡的內容。為什么你總是能刷到你喜歡的內容呢?因為后臺抓取了你的點贊、轉發、停留時長等各種操作動作,分析出了“猜你喜歡”。國內各個APP在安裝的那一刻起,就向你要各種權限,然后通過大數據針對性地給你服務,這樣才讓你覺得他們很懂你。
你可能前一秒和朋友說了,你想吃什么、買什么,下一秒呢打開手機各個APP馬上就會給你推薦什么。而且同一個產品因為用的手機不一樣,他們猜測你的消費習慣、經濟實力會推送不同的價格,這叫大數據殺熟。
中國的企業在這方面倒是遠遠領先于西方國家,怪不得搜索軟件的老板要說,中國人愿意用隱私來換取便利。難怪有人說國外的公司都開始研究移民火星了,中國這些企業還想著通過大數據殺熟做什么社區團購,就想著普通老百姓口袋里那三瓜兩棗。難怪有人說國外的公司不斷地開辟元宇宙、AI等新賽道,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呢卻殊途同歸,玩起了網貸。
以上呢說這么多,只是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我們是很厲害,用20年的發展追趕上了西方國家上百年的發展。即便我們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也是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呢這樣的紅利過去了就不會再有了。現在到了啃難啃的骨頭的時候了。所以呢國家才提出發展新質生產力。
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們在快速發展期間,很多的認知只是特殊時代的產物,它不是真理。比如對房子的認知,房子終歸會成為一種商品,是商品就應該尊重商品的基本規律。汽車開出4S店就打折,憑什么你房子住了幾年,反而還想漲價。房子從交房那一刻起越來越貴,才不符合經濟發展,越來越便宜才是正常的。
比如對的認知。看看中美市值公司市值排行靠前的企業,當90后、00后成為職場主力的時候,你覺得他們還有多少人喜歡喝白酒?沒有了白酒文化,那些白酒公司的高市值還能支撐多久?
這個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原本以為的正常其實呢是非正常,我們原本認為的非正常其實是正常。所以別再想經濟還是會像過去那么高速發展了,那樣的狀態呢才是非正常的狀態。我們現在的情況才是正常發展的狀態。這樣的狀態隔壁已經經歷了幾十年了。
如果你非要把經濟像過去十多年那么發展定義為復蘇,那么可能你需要等很久很久。我們要接受相當長的時間里,經濟會和現在一樣,或者比現在稍微好一點點。就如同你們心心念念的地鐵一樣,如果這一兩年沒有納入近期規劃,可能永遠都只會停留在規劃階段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