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下午,英偉達CEO黃仁勛面對央視鏡頭宣布H20芯片恢復對華銷售的那一刻,距離國產6nm GPU——G100的發布僅過去兩天。
01
英偉達H20獲“口頭解禁”
“美國政府已保證將授予許可證,我們希望能盡快啟動交付。”黃仁勛在北京面對央視鏡頭宣布了這一消息。
幾乎在同一時間,中國兩家頭部GPU企業摩爾線程與沐曦集成電路的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合計募資近120億元。一邊是國際巨頭的重返,一邊是本土新貴的資本沖鋒,中國AI算力市場的博弈進入白熱化階段。
華為被曝正在研發對標英偉達的通用GPU架構。礪算科技發布首款6nm游戲顯卡G100,性能接近英偉達RTX 4060的85%。
國產GPU剛要“支棱”,美國就對英偉達的H20開了綠燈。
02
破局時刻
國產GPU的性能突圍與生態挑戰
2025年7月,國產GPU領域迎來里程碑時刻。
礪算科技發布首款6nm工藝游戲顯卡G100,內部測試顯示其游戲性能已接近英偉達RTX 4060的80%-85%。在1080p分辨率下,這張國產顯卡能流暢運行《賽博朋克2077》《艾爾登法環》等3A大作,平均幀率穩定在60fps以上。
性能躍升的背后是工藝的跨越。相比上一代國產GPU使用的14nm/28nm工藝,6nm技術使晶體管密度提升200%,功耗降低35%。更關鍵的是,G100在AI算力上實現了突破,INT8算力超50 TOPS,達到主流AI PC的2-3倍,可支持本地運行130億參數的大語言模型。
國產GPU的進步不僅體現在消費級市場。在AI計算領域,摩爾線程的MTT S5000產品構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已超越同等規模的國外同代系GPU集群。
這些技術突破帶動了市場格局的變化。2020年時,國產GPU市占率尚不足5%,而到2024年,這一數字已躍升至30%。國產替代正從愿景變為現實。
生態建設仍是最大短板。G100目前僅初步適配Blender、Unity等工具,復雜渲染效率仍需優化;光追、DLSS等高級特性也需2-3年時間沉淀。國產GPU性能已達國際水平的80%,但軟實力差距依然明顯。
03
英偉達的反擊
H20解禁與特供版GPU的棋局
英偉達的快速反應絕非偶然。今年4月,美國政府突然將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H20芯片列入限制名單,導致英偉達積壓了45億美元的庫存。中國市場對英偉達太重要了,巔峰時期曾貢獻其25%的營收。
H20芯片是英偉達在中美技術博弈中的特殊產物。這款采用Hopper架構的芯片擁有96GB HBM3顯存,FP8算力為296TFLOPs,整體性能略高于華為昇騰910B。
雖然無法滿足萬億級大模型訓練需求,但在AI推理場景中仍有實戰價值。
黃仁勛此次訪華不僅解除了H20的銷售禁令,還宣布推出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RTX Pro GPU,瞄準智能工廠和物流領域的數字孿生應用。這是2025年他第三次訪華,行程包括出席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并與小米雷軍等企業高層進行非公開會晤。
英偉達的雙重策略反映了其在中國市場的兩難:一方面必須遵守美國出口管制,另一方面又面臨中國國產GPU的加速替代。黃仁勛在接受CNN采訪時甚至坦言:“中國已具備足夠算力,無需依賴美國技術”,這一表態既是對現實的承認,也是對政策制定者的微妙警示。
04
資本競速
摩爾線程“流血上市”
在英偉達調整中國策略的同時,國產GPU陣營正經歷一場“流血狂奔”的資本競賽。7月初,摩爾線程科創板IPO申請獲受理,計劃募資80億元,投前估值高達246億元。若成功上市,它將摘下“國產GPU第一股”桂冠。
招股書揭示了國產GPU企業的高增長與高虧損并存的發展模式。2022-2024年,摩爾線程營收從4608萬元猛增至4.3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200%。
但虧損數字同樣驚人:三年累計虧損近50億元,研發投入達38億元。2022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高達2422.51%,2024年仍達309.88%。
更值得關注的是華為的動向。據外媒報道,華為正在研發一款新的AI芯片設計,該設計將更接近英偉達和AMD所采用的通用GPU架構,而非專用AI芯片。
華為計劃讓開發者能夠運行為英偉達軟件平臺編寫的代碼,降低用戶遷移門檻。這一戰略直指英偉達的護城河——CUDA生態。
華為的入局可能改變游戲規則。目前,雖然中國科技企業已經對華為芯片進行了測試,但完全采用者不多。開發者長期使用英偉達的CUDA軟件開發產品,在適應華為不同軟件系統時面臨挑戰。
若華為能實現軟件兼容性突破,國產GPU生態建設將迎來轉機。
05
點評:中美科技較量走向深水區
H20的解禁與國產GPU的崛起揭示了中美科技博弈的新形態。美國的策略是 “卡脖子”與“放水”的平衡:一方面限制尖端技術(如H100)對華出口,另一方面通過降規芯片維持商業存在。這種策略旨在既遏制中國技術發展,又不讓美企徹底失去中國市場。
中國的應對則是系統性推進國產替代。目前中國智能算力規模為438 EFLOPs,預計2029年將達到3,035 EFLOPs,年復合增速45%。政策層面明確要求2026年數據中心國產芯片使用率達40%,華為昇騰云已適配160多個大模型。
隨著摩爾線程萬卡集群的部署和華為昇騰在政務云的大規模應用,中國算力版圖正在重構。英偉達H20的回歸或許能短暫緩解部分算力焦慮,但無法逆轉一個事實:當中國企業用國產芯片訓練出全球領先的大模型時,生態遷移的最后障礙將被徹底粉碎。
微信訂閱
歡迎通過郵局渠道訂閱2025年《電腦報》
郵發代號:77-19
單價:8元,年價:400元
編輯|張毅
主編|黎坤
總編輯|吳新
爆料聯系:cpcfan1874(微信)
壹零社:用圖文、視頻記錄科技互聯網新鮮事、電商生活、云計算、ICT領域、消費電子,商業故事。《中國知網》每周全文收錄;中國科技報刊100強;2021年微博百萬粉絲俱樂部成員;2022年抖音優質科技內容創作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