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司機收入越來越低,是因為滴滴抽成高嗎?有司機吐槽,以前每天能跑七八百,現在只有三四百,減去油錢和抽成,幾乎白干,聽起來著實心酸,畢竟誰都想多賺點。然而,很多司機把收入下降的原因全歸咎于滴滴,認為平臺抽成太狠,事實真是如此嗎?今天,咱們先拋開情緒,仔細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真正的原因是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即打車的人少了,從事網約車的人卻多了。需求減少,供給增加,價格自然就下降了,除此之外,別無其他原因。為什么大家不打車了呢?因為大家都變窮了。
這幾年經濟形勢不佳,互聯網大廠紛紛裁員,其他行業更是慘淡。就拿我來說,我在生物醫藥行業,最近兩年公司效益不好,我的收入也跟著下降,所以出門都很少打車了。以前加班會打車回家,現在都掐著點去坐地鐵;以前朋友聚會會打車去吃飯,現在寧愿多坐幾站公交。這可不是我一個人的情況,而是眾多打工人的現狀。消費降級,可不是說說而已,兜里沒錢,實在沒法經常打車。
很多滴滴司機總抱怨不開特惠就沒單,懷疑是不是滴滴故意不派單。其實并非如此,是消費者只愿意打特惠車,不打快車和專車了,所以你不開特惠就沒單。司機朋友們不妨換位思考一下,要是你收入下降了,必須打車的時候,是不是也只選特惠車呢?
滴滴做的是撮合生意,就是讓司機和乘客更便捷地達成交易,它當然希望司機能接到更多單子。現在消費者只愿意打便宜的車,你不開特惠,平臺自然不會強行給你派單。所以別誤會,這不是平臺針對你,而是市場需求變了。
面對這種市場變化,滴滴該怎么辦呢?只能降價來換取銷量。2024年訂單總量比2023年增長了14.6%,但營業收入僅增長了7%,所以司機端的單價越來越低。不降價不行啊,不然滴滴沒收入,司機總空駛,消費者又打不起車。你以為只有互聯網行業內卷嗎?各行各業都卷得厲害。現在還有不降價的行業嗎?
很多城市房價都腰斬了,成交量還很低迷;北京辦公室租金也降了不少,因為租不出去。不降價能行嗎?不卷不行啊!不降價就沒需求,必須降價來維持銷量,讓生產線不停工,讓網約車不空駛。這不是滴滴一個平臺的問題,而是所有行業都面臨的現實。
有人說收入下降了,可你有沒有想過其他行業收入同樣在減少,裁員、減薪、關店,哪個行業不悲觀?當年月入過萬,那是補貼燒出來的假象。2014 - 2016年網約車大戰,滴滴、快滴、Uber不但補貼乘客,還補貼司機,只要上線接單,訂單量達標,保底補貼300 - 500元,一線城市滴滴司機輕松月入過萬。
那時的高收入并非靠市場價支撐,而是平臺燒錢燒出來的。當時補貼是為了培養消費習慣,如今十年過去了,消費者乘坐網約車的習慣早已養成,不再有補貼,打車需求也回歸真實。沒有補貼后大家才發現,原來司機賺不了那么多錢。這不是平臺變“壞”了,而是市場本就如此殘酷。
網約車行業門檻實在太低,只要有駕照、有空閑時間,誰都能跑,不過在上海得有上海戶口才能開網約車。所以,開網約車說到底就是個體力活,跑的單越多,收入才可能提高。現實卻是經濟不好,大廠裁員后找不到更好工作的人,不是送外賣就是干網約車,司機數量增多,蛋糕就被分得更小,大家到手的自然就少了。
收入下降,很多司機生活壓力大,連空調都不舍得開,何必呢?不開空調自己也熱啊。咱們每個生產者都得滿足消費者需求,不然就沒生意,出門做生意別較勁,和氣生財,而且總帶著怨氣工作對身體也不好。
肯定有人會說,滴滴少抽一點不行嗎?前面說了,價格是由供需決定的,而非抽成。大家只要關心實際到手收入就行。舉個例子,滴滴一單抽20%,但能幫你接到10單,你輕松跑完;另外小平臺抽成10%,卻給你接不到單,你零收入,抽成再低又有什么用呢?
再說小平臺效率低、成本高,實際抽成可能更高。其實滴滴肯定也傾向于降低抽成,這樣既能增加司機收入,又能讓乘客打車更便宜。只有增加司機收入,才能吸引更多人從事網約車;只有打車更便宜,才會有更多人選擇打車,如此滴滴的總收入才能增加。要是滴滴抽成過高,司機數量會減少,打車的人也會變少,那滴滴的收入同樣會下降。別忘了,網約車市場是開放的,滴滴得保持低抽成才能維持競爭力,畢竟高德打車、美團打車等都在一旁虎視眈眈。
現在大環境如此,從房價到工資,從日用品到服務業,到處都在降價。我可不是悲觀主義者,降價其實是好事,東西便宜了,雖然工資沒漲,但購買力變強了,這就是各行各業激烈內卷的結果。通過資本投入和技術創新提高生產效率,成本才能降低,才能生產出售價更低的商品。看看中國汽車行業,已經卷到全世界最低價,這難道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一輛豐田凱美瑞14萬就能買到,放在3年前,想都不敢想。所以,網約車司機收入降低,并非因為滴滴抽成高,而是消費者選擇的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