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能言善道工作室】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全面推進江河保護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加快推進西南地區水電基地建設,合理布局、積極有序開發建設抽水蓄能電站,實施小水電站綠色改造提升,推進水風光一體化基地規劃建設。
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在江河保護治理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既滿足了產業對于清潔能源的旺盛需求,又為保障我國大能源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業內專家普遍認為,此舉將促進能源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電力供應的靈活性和可靠性,同時為推動我國能源產業向綠色、高效、可持續方向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西部清潔能源走向質變
西南水電基地建設正成為推動我國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西南地區涵蓋四川、云南、西藏等省區,水能資源豐富,技術可開發量占全國總量的71%,具備巨大的開發潛力。推進水電基地建設,不僅有助于充分釋放區域清潔能源資源優勢,提升全國清潔能源供應能力,也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堅實支撐。
業內普遍認為,意見的出臺,不僅是對西南地區水電資源開發的明確指引,更是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有力推動。水電基地建設將帶動裝備制造、電力輸送、能源服務等相關產業協同發展,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助力區域協調發展,縮小東西部發展差距。
“意見在西南地區水電基地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開發建設以及水風光一體化基地規劃建設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發展要求,體現了政策方向的清晰與堅定。”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原副秘書長陳東平在接受《中國能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西南地區水電開發率相對較高,但后續深度開發仍具備較大潛力。在科學論證和穩步推進的框架下,西南水電基地的建設將更符合國家利益和政策導向。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研究中心教授孫傳旺對《中國能源報》記者表示,通過構建水風光一體化協同運行機制,有利于充分利用水電靈活調節特性彌補風光出力間歇性、波動性,實現多能互補與可靠供電,顯著提升西南電網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水平,為國家能源自主可控和“雙碳”目標實現提供關鍵區域支撐。
隨著國家“雙碳”目標的推進,水電、抽水蓄能與風光電力的互補發展已成為新型電力系統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南地區依托金沙江、雅礱江、瀾滄江、大渡河、怒江等大江大河,已形成多個重要水電基地,在國家“西電東送”能源戰略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爱斍?,西南地區水電裝機規模已突破2億千瓦,風光電力裝機也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水風光總發電裝機規模超過3億千瓦?!标悥|平認為,未來,西南清潔能源基地將加速向大規模、智能化、數字化方向發展,管理方式也將從量變走向質變。統籌布局、系統規劃、科技引領,將成為推動西南清潔能源基地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理念和關鍵路徑。
為能源系統安全保駕護航
意見提出要“合理布局、積極有序開發建設抽水蓄能電站”,這在當前電力系統面臨波動性增加的背景下尤為重要。眾所周知,抽水蓄能電站具有調峰、填谷、儲能等功能,能夠有效應對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提高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
此外,意見提出“實施小水電站綠色改造提升”,這是對西南地區小水電站進行升級改造的重要舉措。業內認為,通過綠色改造,可以提高小水電站的運行效率,延長設備壽命,降低運維成本,提升經濟效益,還能增強其在電力系統中的調節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穩定、清潔的電力支持。
“實施小水電站綠色改造提升,能夠有效破解早期無序開發遺留的生態安全問題,確保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協同并進,為江河生態系統可持續治理提供實踐范式,有助于筑牢生態保護根基?!睂O傳旺認為,意見發布還有助于推動“西電西用”與產業西移。西南水電開發將緩解資源與負荷逆向分布矛盾,充分發揮西部清潔能源稟賦優勢,推動能源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帶動當地產業鏈延伸與就業增長,逐步縮小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
陳東平認為,目前,發展方向與政策已經明確,西南水電發展應針對清潔能源發展進程與產業結構特征,系統掌握現有“大中小”水電站水庫調蓄資源,深入挖掘和升級改造存量水電調蓄潛力,利用現有水庫,湖泊,規劃,推動建設具有相對良好調蓄性能的大型抽水蓄能項目;適時提速中小抽水蓄能建設,短平快適配快速發展的風光資源;因地制宜在各大流域積極推動以大中型水電站為基礎的風光水儲一體化能源基地建設,統籌兼顧中小流域與分散型風光資源的一體化適配與建設,在新型電力系統構架下,逐步推進主網到配網調度的統籌優化,推動西南地區風光水儲資源的高效利用與科學發展?!坝绕渲匾氖牵冀K堅持安全第一,系統構建與完善自然災害預警防護體系,不斷健全水風光儲安全穩定、協調高效運轉的體制機制,為系統大安全保駕護航?!?/p>
結合產業特征系統發展西南水電
西南水電開發需重點關注并妥善處理一系列關鍵問題。對此,孫傳旺指出,一方面,應聚焦產業供給與能源規劃的統籌匹配,避免招商引資的盲目性,嚴格論證引入項目與本地資源稟賦、市場條件的契合度,加強統籌規劃,切實防止重復建設、無序競爭和資源浪費。另一方面,要著力破解技術適配、政策配套與市場協同不足等深層次矛盾。當前,在技術層面,電網高比例新能源并網消納、長時儲能及靈活調節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突破;在政策機制方面,跨省域“能源—產業—生態”協同發展的關鍵制度尚不健全;在市場層面,跨區綠電交易機制仍不完善,制約了西南清潔水電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化配置和價值實現。
孫傳旺認為,未來應從幾個方面著手推進西南水電高質量發展。首先,精準對接能源供給與需求。要深化能源與產業部門在流域梯級開發規劃中的統籌聯動,合理引導具備較強調節潛力的工業負荷向新能源富集區布局。同時,運用“云大物移智鏈邊”等先進數字信息技術,實現精準負荷調度與資源優化配置,提升水電利用率與電網運行穩定性。其次,推動水電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聚焦大型水電機組壓水調相技術、智能流量調控等水電核心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需求,加快配套新型儲能技術的攻關突破。同時,要破除新技術市場準入壁壘,拓展水電與儲能協同開發的應用場景,提升水電系統的靈活性和適應性。
“再次,強化全過程監管體系。要整合能源、水利、生態環境及自然資源等部門職能,建立流域綜合管理平臺,在流域梯級調度、地質災害防控等關鍵領域,加強跨業務、跨部門的信息數據共享與聯動協作處置,破解水電開發中‘多頭管理、權責分散’的難題,打造共同而有區別的流域安全管理體系?!睂O傳旺表示,另外,構建活躍高效的綠電交易市場。探索水電豐枯期差異化定價、負荷聚合商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等新模式,鼓勵高載能企業等主體積極參與綠電中長期交易與現貨交易。通過市場化機制保障水電消納,促進西南水電的環境效益向經濟效益有效轉化,實現資源開發與生態保護、經濟發展之間的良性互動。
編輯:李慧穎
審核:張鵬
本文來自【人民日報中央廚房-能言善道工作室】,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及傳播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