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港從岸電先驅發展為氫能先鋒,僅通過模塊化氫燃料電池部署,即可實現供電,為全球中小港口低碳轉型開辟了新路徑。
近日,在瑞典哥德堡港,一項利用氫能發電機為停靠船舶供電的試點項目,進入收尾階段,其動力系統并未像傳統船舶般啟動柴油發電機,而是通過地下電纜,接入由日立能源研發的氫氣發電機。
作為北歐大港,哥德堡港從岸電先驅發展為氫能先鋒,通過燃料電池轉化為電力,為靠港郵輪提供清潔能源。相比傳統岸電方案,該技術無需大規模電網改造,僅通過模塊化氫燃料電池部署,即可實現供電,為全球中小港口低碳轉型開辟了新路徑。
船舶在停靠港口期間,使用岸電替代傳統柴油發動機發電,可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據介紹,哥德堡港早在21世紀初,就率先布局船舶岸電系統(OPS),成為全球航運業綠色轉型的先行者。然而,建設岸電設施需投入巨額資金,并依賴港口穩定的電力網絡支持,這對中小型港口而言是巨大的挑戰。
在此背景下,氫能發電機作為一種靈活的替代方案應運而生。在哥德堡港的試點項目中,一臺由氫能驅動的發電機,被接入Stena Line公司現有的岸電系統,為停靠的“Stena Germanica”號和“Stena Scandinavica”號渡輪供電。
該發電機使用由林德氣體公司(Linde Gas)提供的100%綠色氫氣,通過燃料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實現了“零碳排放”的船舶供電。
哥德堡港進一步介紹稱,氫能發電機的核心優勢在于靈活性和可擴展性,與傳統岸電系統相比,氫能發電機無需依賴港口電網,可快速部署于不同港口。
此外,氫能可通過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取。在哥德堡港的試點中,氫能發電機由日立能源公司開發,其核心部件燃料電池模塊由PowerCell集團提供。該發電機在兩周內成功為兩艘渡輪供電,驗證了技術的可靠性。
日立能源瑞典公司總經理Tobias Hansson表示:“此次合作展現了氫能技術在港口、建筑工地等多場景的潛力,有助于加速能源轉型。”
試點項目的成功,還得益于多方協作。林德氣體公司提供了綠色氫氣供應,確保了能源的可持續性;哥德堡港則憑借其豐富的岸電運營經驗,為技術測試提供了理想環境。這種跨行業合作模式,為氫能技術的奠定了基礎。
根據歐盟2030年新規,要求船舶靠泊使用OPS系統。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ICCT)研究顯示,該項目預計每年可減少超1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歐洲航運業6%-7%的碳排放,源于船舶靠港階段,這促使哥德堡港將氫能作為戰略選擇。
哥德堡港創新負責人Viktor Allgurén認為,氫能技術可助力港口滿足歐盟2030年新規要求,他表示:“氣候問題是全球共同面臨的挑戰,我們在OPS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此次的合作實踐證明,該項目適用于眾多港口。”
目前,哥德堡港已建成一座氫能加注站,為氫燃料卡車提供服務。同時,氫能工作車輛也正在進行測試。此外,在近期的一項碼頭擴建項目中,已使用類似技術為重型機械供電。這些實踐都表明,氫能技術在港口領域的應用正逐步擴展。
歡迎通過留言,提供新聞線索,投稿可發送至hangwuzhoukan@126.com
本期編輯:Effy 審發:王禹
(點擊小程序卡片,查詢船東精品航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