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俄外長在北京再次會談,距離上次會談僅僅間隔3天時間,可見雙方都不希望合作事務出現什么變故,特別是在美國動作頻頻的時間節點更是這樣。不得不說,就在這兩三天,俄羅斯在各個地區談了不少大事,先是在朝鮮商討俄烏問題,朝方做出承諾,將大量軍火物資交付俄方,基本能夠保障在下一輪的攻勢消耗。
同時,俄方通過這次訪問獲得了朝方承諾,等同于在國際輿論上取得了優勢,讓美西方意識到朝鮮會成為俄羅斯堅實后盾的事實,還進一步加固了兩國的盟友關系。
要知道,兩國就連會見的地點都選在了朝鮮導彈中樞,可謂是把象征意義這點發揮到了極致,這樣的選擇影響的自然不只是緊鄰的韓國,更有美西方國家的想法。
對他們而言,俄朝雙方的聯合乃至軍事支援,無疑會帶來更大的壓力,讓歐洲內部更加懷疑投入跟收益是否對等的問題,如果說真能造成切實行動上的影響,收獲就更多了。
我們也可以看到,俄朝雙方會談后,俄羅斯在跟中國會談過程中同樣講到了俄烏關系,希望能夠達成相關共識,并盡可能維穩貿易合作,讓中俄朝三方都能獲益。
在這種情況下,中俄朝三方的合作明顯能夠起到大的作用,首先美日韓近期在朝鮮半島地區內蠢蠢欲動,開始借助軍事演練來干涉地區事務,朝方十分擔憂后續的事態發展。
為此,俄羅斯自然要考慮到朝鮮的情況,進一步深化中俄朝三方的關系,用來跟美日韓三方形成對照,至少在東亞范圍內能夠讓該地區免遭更多武力威脅。
其次,近期中東跟歐洲亂象紛呈,俄方自己也承擔不少風險,無論如何,伊朗稱得上俄羅斯在中東地區最親密的盟友,如果出問題就是大損失,連帶俄羅斯南方都可能遭遇攻擊。
至于歐洲這邊則是不斷在俄烏沖突上施壓,對烏克蘭的援助力度也是越來越大,如果想要穩定解決這件事,必然要讓更多的人認可自身的立場。
雖然說中方的態度早已明確,將在其中保持中立,推動雙方的和談、維持地區穩定,但美西方在俄烏問題上持有施壓態度,只要不是跟美西方站在一塊,對俄羅斯都是好事。
最后則是中俄兩國商談怎么應對來自美國的各類威脅,眾所周知,近期美國這邊打著關稅制裁的旗號對國際貿易市場發起行動,中俄自然也是主要的目標之一。
而為了打破這樣的封鎖限制,中俄有必要深化合作,一來是保持臺海問題上的共識,阻斷美西方自說自話的議程,二來是給中俄元首會談奠定基礎,提前做好溝通。
因此,如果美方仍舊打算持續施壓,那中俄關系不僅不會如同他們所希望的那樣降低,反而會越發堅實,不斷獲得更多的成果。
參考資料:
中俄外長時隔僅三天再會 或交換新信息協調立場丨聯合早報中文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