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越南和美國簽署新的關稅協議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當時,就有分析人士指出,越南對美國的讓步,很可能會引起一連串的負面反應。
果不其然,在越南向美國滑跪之后,又有兩個國家可能對美讓步。
美國甚至還因此找到了幫手,準備撬動中國的“稀土牌”.......
越南滑跪
7月初,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他的社交平臺上突然宣布:美國已經與越南達成了一項全新的貿易協議。
根據他本人的說法,這筆協議是在與越南共產黨總書記蘇林溝通之后敲定的。
協議的核心內容很明確:越南今后出口到美國的所有商品,統一征收20%的關稅;如果是“轉運商品”,即其他國家通過越南中轉再出口到美國的貨物,關稅甚至高達40%。
作為“回報”,美國則可以零關稅向越南出口商品,并且全面進入越南市場。
這一來一往,完全打破了所謂“對等”的說法,是赤裸裸的美國強硬手段下的越南單方面讓步。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4月份,特朗普團隊就已經提出所謂的“對等關稅”計劃,當時擬對越南商品征收高達46%的關稅。
和那時候相比,現在的20%雖然低了不少,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真的“讓利”了。
反而可以說是戰略性收緊:將一次性高壓打擊轉化為可長期維持的摩擦機制。
這樣既穩住了美資在越南的利益,又繼續通過制度性壓力牽制住越南的政策空間。
那越南為什么會接受這顯然不公平的條件?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它實在離不開美國市場。
作為一個典型的出口導向型國家,越南的經濟命脈很大程度上系于對外出口,特別是對美國的依賴尤為嚴重。
數據顯示,美國是越南的第一大出口市場,占越南整體出口總額的29%。
更進一步,對美出口約占越南GDP的30%,幾乎是支柱性的存在。
換句話說,一旦失去美國市場,越南經濟將立即遭受沉重打擊。
而這種脆弱性在今年4月已經被現實無情揭示。
當時特朗普提出征收46%關稅的消息一出,越南股市當天就出現暴跌,市值一度蒸發約700億美元,投資者信心幾乎瞬間崩塌。
這場沖擊對越南的高層而言,無異于一次當頭棒喝。
也正是在這種巨大壓力下,越南最終選擇簽下這份顯然偏向美國的協議,試圖換取市場的喘息空間。
但是,在越南屈服于美國,簽署新關稅之后,就有分析人士認為,這可能會開了一個不好的頭。
事實證明,當初那些分析人士的分析,是正確的......
印尼的選擇
越南在對美妥協后,引發了東南亞多國的連鎖反應。
緊隨其后的是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尤其是印尼的動作,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
7月5日,印尼政府正式對外宣布,即將與美國簽署一項高達340億美元的大型貿易協議,涵蓋能源、礦產、農業等多個關鍵領域。
這不僅是一次普通的經貿合作,更像是美國在東南亞資源布局中的重要一環。
根據數據顯示,印尼擁有約280萬噸的稀土儲量,雖不及中國儲量龐大,但也足以引起美國的濃厚興趣。
早在6月底,印尼經濟統籌部長就曾公開表示,在即將到來的美印談判中,稀土合作將被列入重點議題。
稀土為何如此關鍵?
在現代制造業中,稀土元素廣泛應用于高科技領域,包括智能手機、風電設備、電動車、導彈制導系統、雷達以及F-35戰機等高端武器系統。
可以說,稀土就是21世紀的“工業維生素”,誰控制了稀土,誰就掌握了部分科技產業鏈的命門。
而對美國而言,盡管美國本土也有稀土資源,但由于成本及加工技術等因素限制,長期依賴進口,尤其是從中國進口。
數據顯示,近年來美國超過70%的稀土進口來自中國。
在今年四月份,特朗普展開關稅攻擊,中方隨即展開反制,稀土就是中方的反制手段之一。
因此,美國與印尼推進資源合作,明顯是沖著中國的“稀土牌”來的。
不過,盡管美國的算盤打得響,真正要撼動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地位,并不容易。
首先,印尼雖有稀土資源,但在技術、基礎設施和產業鏈配套方面,與中國相差甚遠。
更何況,稀土的提取與分離工藝極其復雜,不是單靠投資就能迅速建成的。
換句話說,美國想借助印尼“替代中國”的戰略設想,幾乎不可能實現。
參考資料:
印尼部長稱:將在關稅談判截止日前與美國合作伙伴簽署340億美元協議——新浪財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