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的后裔和護衛太陽的一方如果打起來了,結局下場誰贏誰輸?這個問題可能看起來十分云里霧里,但放到朝韓身上就再也清楚不過。可朝韓的緊張關系已經維持了幾十年之久,即使新上任的總統李在明有意采取措施進行改善,但宿敵的命運纏結和羈絆仍然會使得朝韓在一些重大事情上不由自主地站到對立面上。譬如俄烏沖突當中的朝韓雙方就一個支持烏克蘭一個支持俄羅斯,然而,朝韓當下的動向卻愈發不同尋常,甚至于大有借著俄烏沖突增強對對方勝算的高度可能性。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各自找山頭打架的朝韓,那么借歐洲的地方打亞洲的仗無疑極為合適,不巧的是,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就在無形之中、悄然之下成為了這樣一個供人發揮的最好舞臺。
據媒體報道,俄羅斯方面在本月10日突然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并且地點非常敏感。
這個重大發現就是正在庫爾斯克地區作戰的烏軍部隊中存在來自于韓國的雇傭兵,盡管是以小隊的形式出現,人數規模不過十人而已。
然而,朝鮮已經向庫爾斯克地區派遣了數以萬計的特種部隊,兩相結合之下,帶有宿命羈絆的朝韓就這樣“水靈靈”地對上了。
水靈靈是用來形容既在意料之外的興奮激動,又在意料之中的無奈坦然,由衷代入到朝韓任何一方視角都可以體驗到此種感覺滋味。
但這并非韓國首次派出軍隊,事實上,早在去年3月份的時候,俄羅斯就曝出了共有15名韓國籍雇傭兵參戰的消息。
俄羅斯國防部曾指出,13名韓國籍雇傭兵在2022年6月的時候入境了烏克蘭,戰爭進行兩年多后,這個數字下降到只有1人,其中8人離境,4人喪生。
但不管怎么說這只是韓國一方加入到了俄烏沖突當中,朝鮮并沒有作出如同韓國一樣的選擇。
可隨著沖突的持續進行,朝鮮也從武器彈藥支持變成了派兵參戰,依據是俄朝雙方在去年6月簽訂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
其中有一條內容是另一方可以開展各種形式的軍事援助,加之簽訂時間在去年6月,所以朝鮮派兵參戰的時間應該在去年下半年,也就是11月至12月份期間。
至當下時,朝鮮又向庫爾斯克地區派出了6000名軍人參與到了各項輔助工作當中,包括但不限于修建基礎設施等。
如今韓國也有雇傭兵團體出現在了庫爾斯克地區,盡管人數規模并不大,但這只是一個小隊而已,誰能保證韓國私下里沒有更多人參戰?
或者說以前的韓國可能是以私人雇傭兵的形式打打游擊,但隨著朝鮮加入到戰局當中之后,事態當即發生明顯變化,韓國有了不得不參戰的合理充分理由。
事實上,朝韓之間在這一事情上保持著近乎驚人的默契,如越戰期間,朝鮮就支持了北越;美國和韓國則是押寶南越,后來朝韓分別找山頭而戰的大量信息得到了披露。
現在俄烏沖突戰事已經持續了這么長的時間,而朝鮮方面又有了合理下場參戰的理由,這就意味著如果韓國不作出及時跟進的選擇,那就是丟份和丟面。
無獨有偶,有消息稱,尹錫悅還未落馬前就已經在內部緊急討論朝鮮派兵參戰俄烏沖突的有關內容,但尹錫悅政府并未在明面上官宣韓國參戰。
后來的故事是李在明成功上位,把尹錫悅押入死牢,可要不要實質性下場參戰的緊迫性仍在,不是李在明一人就可以左右得了的,因為這關乎到了韓國的利益。
也就是李在明即使不能做到在明面上官宣下場參戰的程度,那也要在暗中偷偷放開限制,使得韓國特種部隊可以以個人名義和身份加入到庫爾斯克地區的作戰當中去。
如果情況真是如此,那就意味著庫爾斯克地區的戰爭規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級,卷入了堪稱是宿命對決的朝韓雙方就是最好的例證。
但很顯然的一點是朝韓雙方換了一個地區進行所謂的宿命對決并非意味著戰爭事態會馬上走向結束,恰恰相反,這只能成為一個開始。
理由很簡單,答案也很好懂,既然朝韓可以在庫爾斯克公開釋放彼此之間的仇怨,其他同俄羅斯存在矛盾沖突的國家當然也可以暗中加入。
現在無法唯一確定的事情是俄羅斯方面會不會作出驟然升級事態的選擇,畢竟俄羅斯的盟友并非只有朝鮮一個,當下拉朝鮮參戰只不過是朝鮮是最好的選擇罷了。
一句話,戰爭升不升級的主動權掌握在俄羅斯手中,俄羅斯可以對這種暗中報復行為說不,同時也可以說沒關系。
可美國的再次下場施壓卻給俄羅斯帶來了很大壓力,美國正使俄羅斯主動升級戰爭的后果變得愈發不可承受,這場暗中的大混戰終究還是演變成為了2.0版本的“美蘇冷戰”。
參考資料:
新跡象!韓國雇傭兵在俄烏前線作戰|鳳凰衛視
韓媒:俄方稱5名韓籍雇傭兵死于俄烏沖突,韓外交部正在核實|環球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