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夜郎西
編輯|夜郎西
審核|燁 Lydia
聲明|圖片來源網絡。日晞研究所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留言申請開白。
在沈陽街頭,十塊錢能買到什么?
不是一杯咖啡,而是一頓包含羊湯、酸菜燉豬肉、紅燒肉的四五十種菜色早餐自助,足夠讓人“扶著墻出去”。
給老板80元點七個菜,服務員會急忙攔住你:“夠吃了,別點了!”——五個人圍坐一桌,面對大盤大盆的鍋包肉、麻辣豆腐、孜然雞心,竟還能找回一元零錢。
00后們將這片土地稱為“低物價天堂”,戲稱這里流通著名為“東北幣”的獨立貨幣系統。
當雪地靴39元、保暖褲25元一條的價格標簽讓南方人瞳孔地震,背后卻是一場持續二十年的人口遷徙與產業困局。
工資與老齡化的雙重絞索
2023年個稅數據揭開赤裸現實:哈爾濱978萬常住人口僅貢獻16億稅收,而人口僅其四分之一的珠海,個稅竟達154億——9.6倍的差距,映射著工資鴻溝。
翻開統計年鑒,東三省工資水平集體墊底:吉林私營單位工資全國倒數第一,黑龍江城鎮居民收入全國倒數第七,僅有遼寧勉強爬過全國中位線。
冰凍的工資單背后,矗立著銹跡斑斑的國企巨塔。
龍江森工集團曾擁有自己的公檢法系統,下轄單位1266個,儼然“國中之國”;
鞍鋼作為世界第三大鋼企,2024年巨虧71億。
三省國有經濟占比30%-50%的鐵幕下,擠碎了民營經濟的生存空間。
當上海國企向AI與集成電路轉型時,東北的薪酬體系仍停留在“大鍋飯”時代。國資委文件顯示,80%東北國企薪酬是固定工資,核心崗位收入甚至不及民企同級崗位一半。
工資總額與利潤強綁定的新規,讓虧損企業連“畫餅”的資格都已喪失。
老齡化更如雪上加霜。
遼寧重度老齡化社會的陰影下,候鳥老人冬季南遷海南云南;養老金缺口吞噬全國七成儲備,而十年流失1100萬人的傷口仍在滲血。
菜市場里攥著退休金討價還價的銀發族,與空蕩的產線車間構成消費疲軟的雙生鏡像。
人口流失與產業固化
2024年,東北三省人口再次減少82萬人,其中黑龍江省減少33萬人,相當于每天有900人離開這片土地。
人口流失的背后,是產業結構固化導致的就業機會匱乏。
東北的傳統重工業集中在鋼鐵、煤炭、化工等領域,這些行業在2014年后普遍陷入產能過剩困境。
以大慶油田為例,其原油產量從2000年的5300萬噸降至2024年的3000萬噸,直接導致相關產業鏈上數十萬人失業。
年輕人的離開形成了惡性循環。
2024年遼寧高校畢業生留省就業率僅為58%,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勞動力的流失削弱了消費市場活力,進而影響企業投資意愿。
在長春汽車產業開發區,曾經熱鬧的商業街如今半數店鋪關門,商家哀嘆“年輕人都去南方了,我們只能降價求生”。
產業結構的固化還體現在創新能力的不足。
2024年東北三省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為8.1%,低于全國平均水平3.2個百分點。
當南方城市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快速崛起時,東北仍有70%的規上工業企業集中在原材料加工環節。
這種“低端鎖定”使得東北難以創造高附加值的就業崗位,進一步加劇了人口外流。
用熱情點燃經濟新引擎
東北再次強勢進入人們的眼簾是在今年冬天。
2025年春節,哈爾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接待游客1215萬人次,旅游收入191.5億元,冰雪大世界單日入園人數突破10萬人次,創歷史紀錄。
這場冰雪經濟的奇跡,源于東北人對“冷資源”的創造性轉化。
哈爾濱的冰雪旅游并非一蹴而就。
從2018年開始,當地政府每年投入5億元用于冰雪景觀建設,將冰雪大世界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冰雪主題樂園。
更關鍵的是,東北人將熱情好客的性格融入服務細節:地鐵座位加熱、24小時機場大巴、出租車司機主動降價應對雪天路滑。
這種“討好型市格”讓游客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社交媒體上“爾濱把心掏給游客”的話題閱讀量超50億次。
冰雪經濟的溢出效應正在重塑東北產業結構。
亞布力滑雪場周邊涌現出200多家雪具租賃店,帶動就業超5000人;哈爾濱冰雪裝備產業園吸引了30余家企業入駐,年產滑雪板10萬副、雪地摩托2000臺。
更令人驚喜的是,冰雪旅游催生了“冰雪+”新業態:冰雪電競、冰雪研學、冰雪影視等跨界融合項目,使哈爾濱的旅游旺季從3個月延長至6個月。
東北人的熱情并非偶然,而是百年闖關東歷史沉淀的文化基因。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葉,數千萬關內移民涌入東北,形成了豪爽、仗義、重情義的群體性格。
這種性格在冰雪旅游中轉化為獨特的服務優勢:在哈爾濱中央大街,商家主動為游客提供免費熱飲;
在雪鄉,民宿老板會邀請客人一起包餃子、嘮嗑。
這種“人情味”服務讓游客體驗到不同于南方的溫暖,成為東北旅游的核心競爭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東北人的性格正在重塑新興產業。
在直播電商領域,東北主播占據全網30%的市場份額,辛選集團、遙望科技等頭部機構均將東北地區作為重要布局點。
東北主播的幽默、直率風格天然適合短視頻傳播,他們通過“老鐵文化”建立起高粘性的粉絲群體。
2024年,沈陽直播電商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成為全國增長最快的直播基地之一。
未來的東北產業轉型,需要將這種性格優勢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
在冰雪經濟領域,可以借鑒北海道的經驗,開發“冰雪+溫泉”“冰雪+藝術”等復合型產品。
在裝備制造領域,利用東北人的工匠精神打造高端冰雪裝備品牌;在數字經濟領域,依托東北人的語言天賦發展語音識別、人工智能客服等產業。
東北的低物價既是歷史饋贈的禮物,也是經濟轉型的陣痛。
當冰雪經濟點燃新的增長極,當東北人用熱情融化外界的偏見,這片土地或正在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逆襲。
未來的東北,或許不再是“共和國長子”的刻板印象,而是一個融合冰雪浪漫、工業底蘊與現代活力的新東北。
正如哈爾濱冰雪大世界的冰雕在陽光下閃耀,東北在寒冷中孕育著屬于自己的春天。但這場春天什么時候到來我們仍不可知。
參考資料:
1.Vista看天下《總被“黑上熱搜”的東北,最近被捧成了00后的低物價天堂》
2.秦朔朋友圈《東北為什么能成為“低物價天堂”?》
一點想法(北京)旗下矩陣公眾號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中美網友“賬本大公開”:原來我們都想錯了?》
《“TikTok難民”涌入小紅書,中美網民開啟民間外交》
《“病來如山倒”,造車開始大退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