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王聰
編輯丨王多魚
排版丨水成文
中環(Medium-Sized Ring,MSR) 通常指由 7-11 個原子組成的環狀分子,其介于剛性的小環與高度柔性的巨環之間,兼具“剛-柔”特性,因其獨特的三維結構和藥理特性,在生物活性分子中十分常見,也在藥物化學、天然產物合成及功能材料領域備受關注。
2025 年 7 月 14 日,鄭州大學化學學院藍宇教授、賈師琦研究員等 Nature 旗下綜述期刊Nature Reviews Chemistry上發表了題為:Chiral medium-sized rings beyond central chirality 的綜述論文。
該綜述介紹了中心手性中環之外的非傳統手性中環——軸向手性中環、固有手性中環和平面手性中環的關鍵合成策略及其優缺點, 還通過結構和能量分析討論了影響手性中環構象穩定性的因素。
與已被廣泛研究的中心手性中環相比,具有非傳統手性的中環——軸向手性、固有手性和平面手性——仍處于探索不足的狀態。
軸向手性(Axial Chirality):分子中存在非共價鍵軸的旋轉受限(例如聯芳烴),需通過動態動力學拆分或不對稱催化構建。
固有手性(Inherent Chirality):手性源于環骨架本身的非對稱性(例如螺旋結構),常通過環化反應或模板導向合成。
平面手性(Planar Chirality):分子平面內取代基的非對稱排列(例如環戊二烯基金屬絡合物),需借助空間位阻或配體調控實現選擇性合成。
過去十年間,這一領域取得了迅速進展,在其合成和應用方面取得了突破。
該綜述圍繞中環(MSR)中的這三種尚未充分研究的手性類型展開,詳細介紹了其關鍵合成策略,并對其優缺點進行了批判性評估。此外,還通過結構和能量分析討論了影響手性中環構象穩定性的因素。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70-025-00735-1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