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哪件事最讓中國人感到大快人心——
我會毫不猶豫地說:是中國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約》主席國的那一刻!
一直以來,韓國在文化盜竊上的操作,簡直讓人瞠目結舌:
從端午祭到泡菜,從儒學書院到醬油,甚至連榫卯結構都能被包裝成“韓國傳統技藝”……
但這一次,中國站上國際文化治理的核心位置,終于能好好治治韓國的偷文化毛病了!
01 韓國偷文化,到底有多離譜?
提到韓國申遺,很多人可能只覺得“可笑”,但現實遠比想象更荒誕。
比如,中國的榫卯技術——7000年前河姆渡遺址就有的建筑智慧,被韓國改頭換面,包裝成“大木匠與木結構建筑藝術”,成功申遺。
更諷刺的是,他們的宣傳片里,用的竟是中國山西應縣木塔的斗拱畫面!
再比如“拔河”——明明是中國古代的民間活動,韓國卻拉上柬埔寨、越南等國,硬是搞出個“東亞拔河文化圈”,還申遺成功了。
問題是,他們連拔河的歷史淵源、文化背景都說不清,純粹是為了“占坑”而申遺!
甚至,韓國還擅長用“悲情營銷”博同情:
申遺“阿里郎”時,宣傳片里插入朝鮮戰爭離散家庭的鏡頭,用民族傷痛來包裝文化價值。
這種操作,早已超出文化保護的范疇,簡直是對歷史的褻瀆!
02 中國當主席國,意味著什么?
很多人可能覺得,主席國只是個“主持會議”的角色。
但事實上,這個位置意味著全球文化規則的制定權!
首先,中國可以推動更嚴格的文化溯源機制:
未來申遺項目必須提供確鑿的歷史文獻,不能靠剪輯視頻蒙混過關;
必須證明技藝傳承譜系,防止“空手套白狼”;
原屬國擁有異議權,一旦發現文化被盜,可直接提出反駁。
其次,中國能幫助發展中國家保護自身文化遺產:
許多國家的文物因非法買賣流失,技藝因斷代失傳;
中國可分享數字化保護經驗(如敦煌壁畫3D復原)、文物修復技術(如2000年前絲綢修復);
這是真正的“文化脫貧攻堅”,讓弱小國家不再被文化霸權欺負。
03 韓國的好日子,到頭了!
過去,韓國靠“包裝+營銷”的套路,屢屢得手:
申遺成功后,安東河回村游客量從10萬暴增到80萬,經濟年增長超20%;
嘗到甜頭后,他們變本加厲,連醬油、黃豆醬都想占為己有。
但現在,中國手握規則話語權,韓國再想偷文化?門都沒有!
文化歸屬必須清晰:不是誰拍個宣傳片就能顛倒黑白;
歷史真相必須尊重:不是誰嗓門大,文化就是誰的;
國際監督必將加強:中國將聯合各國,對“文化小偷”零容忍。
結語
韓國的文化盜竊,本質是“文化自卑”的體現,自己的歷史太單薄,只好靠偷別人的來充門面。
而中國的崛起,不僅是經濟科技的勝利,更是文化話語權的回歸!
從今以后,韓國再想偷文化?先問問中國答不答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