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體和政客近年來不斷鼓吹"印度優先"、"趕超中國"的口號,營造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當印度《經濟時報》資深記者拉吉夫·夏爾馬踏上上海的土地時,他原本準備好的"印度崛起"專題報道計劃被徹底打亂了。
一、孟買記者的上海震撼教育
夏爾馬選擇上海作為考察中國發展的第一站,這個決定本身就頗具深意——作為印度金融中心的孟買,一直自詡為"東方明珠",而上海正是它最常被比較的對象。
但現實給了這位資深記者當頭一棒。
從浦東機場到市區的磁懸浮列車讓夏爾馬第一次感受到了技術代差:"8分鐘30公里的速度,這種交通效率在印度是不可想象的。"他在筆記中寫道。
更讓他震驚的是上海地鐵系統——19條線路、772公里的運營里程,每日客流量超過1000萬人次。
"我們孟買地鐵只有11條線路,總里程不到400公里。"夏爾馬在報道中坦言,"而且中國的列車永遠準時,站臺永遠干凈。"
在走訪了上海的幾個大型社區后,夏爾馬注意到一個細節:每個小區都有24小時熱水供應、垃圾分類系統和智能門禁。"這些在印度都是高檔公寓才有的配置,在這里卻是標配。"他在報道中特別提到。
最讓夏爾馬感慨的是普通上海市民的生活狀態:"他們談論的是子女教育、假期旅行和職業發展,而不是我們印度人整天掛在嘴邊的停電、停水和交通堵塞。"
二、班加羅爾"硅谷"的尷尬真相
印度IT業重鎮班加羅爾常被拿來與中國深圳比較。但當印度科技部官員普拉納夫·梅hta帶隊考察深圳后,這個對比變得無比殘酷。
深圳科技園區的產業集聚效應讓印度代表團瞠目結舌。大疆、騰訊、華為等科技巨頭比鄰而居,配套供應鏈企業星羅棋布,形成了完整的創新生態。
"我們的班加羅爾雖然有很多IT公司,但都是各自為戰,缺乏這種協同效應。"梅hta私下承認。
更讓印度代表團震驚的是深圳的行政效率。一家科技公司從注冊到投產的平均時間僅為7天,而在班加羅爾,這個流程至少需要45天。"中國人辦事不需要'跑關系',所有流程都在網上透明進行。"一位隨行印度企業家感慨道。
深圳南山區科技局的展示數據更是一記重擊:該區年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4.8%,而班加羅爾所在的卡納塔克邦僅為1.2%。
"我們總說印度IT業領先,但現在看來,中國在硬科技和創新投入上已經遠遠走在了前面。"梅hta在考察報告中寫道。
三、新德里的"民主困境"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王教授在考察新德里期間,見證了一場典型的印度式民主亂象。當時新德里正在舉行市政改造聽證會,場面堪稱鬧劇。
"支持派和反對派議員當場打了起來,會議被迫中斷三次。"王教授回憶道,"而同樣規模的城市改造項目,在中國可能只需要一次專家論證會和一次市民聽證會就能推進。"
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滯后與其決策機制密切相關。一個地鐵項目需要經過中央、邦、市三級政府審批,還要應對各種司法訴訟和社會抗議。
"我們的德里-孟買工業走廊規劃了15年,至今只完成了30%,而中國類似的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5年就初見成效。"印度規劃委員會前成員阿尼爾·夏爾馬無奈表示。
王教授指出:"民主制度本身不是問題,問題在于印度將民主異化為'否決政治'。每個利益集團都在行使否決權,卻沒有人對最終結果負責。"
四、中印差距的深層次原因
復旦大學在比較研究中發現,中印差距絕不僅限于經濟數據。在人力資本、基礎設施、治理效能等維度上,中國已經建立起系統性優勢。
以高等教育為例,中國每年培養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畢業生是印度的3倍,且質量更有保證。"我們的IIT(印度理工學院)確實世界聞名,但每年畢業生只有1萬多人,根本無法滿足產業發展需求。"印度教育專家拉古拉姆指出。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中國的優勢更為明顯。截至2022年,中國高鐵運營里程超過4萬公里,而印度第一條真正意義上的高鐵至今仍未建成。
"我們花了10年時間討論孟買-艾哈邁達巴德高鐵項目,中國人在這期間建成了世界最龐大的高鐵網絡。"印度鐵道部前官員辛格感嘆道。
張教授總結道:"中印差距不是某個領域的差距,而是發展模式的差距。中國用40年時間建立了一套高效的發展體系,而印度仍在各種矛盾中掙扎。"
五、印度精英的覺醒
越來越多的印度有識之士開始正視與中國的發展差距。印度前國家安全顧問希夫尚卡爾·梅農公開表示:"我們必須停止自欺欺人,中國在幾乎所有重要指標上都領先印度15-20年。"
這種清醒認識正在印度精英階層蔓延。印度最大私營企業信實工業董事長安巴尼坦言:"在新能源、5G、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我們已經被中國遠遠甩開。"
就連一向強硬的印度人民黨議員蘇布拉馬尼亞姆也承認:"在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方面,中國確實值得我們學習。"
結語
當中印發展差距已經成為連印度精英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時,印度媒體和政客的"趕超"口號顯得尤為空洞。
正如夏爾馬在報道結尾所寫:"在親眼見證中國的發展成就后,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印度的未來。也許我們最需要的不是喊口號,而是低下頭來認真學習。"
這種差距不是注定永恒的,但承認差距是縮小差距的第一步。印度若真想實現"大國夢",或許應該少一些自欺欺人的宣傳,多一些腳踏實地的行動。畢竟,發展不是靠比較和口號,而是靠實實在在的建設與改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