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會員店里,一位顧客拿起一盒新上架的低糖好麗友派,看了看價格標簽,又翻到背面仔細查看配料表,最終搖了搖頭放回貨架。
“好麗友?這不該出現在山姆。”他向身邊的同伴低聲說道。
這一幕發生在今年7月初的山姆會員店內,而類似的場景前不久在全國多家山姆門店中不斷上演。
今年6月,山姆進行了一輪密集的商品調整,太陽餅、米布丁、低糖蛋黃酥等口碑商品悄然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好麗友派、溜溜梅、衛龍等大眾品牌產品。
不曾想,看似平常的一次貨盤輪動,引發了會員們的不滿,“好麗友憑什么會出現在山姆的貨架上?”
社交媒體上,“山姆選品降級”話題不斷發酵,部分會員甚至聯名致信沃爾瑪總部,要求恢復經典商品。這場風波似乎正在演變為山姆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最嚴重的信任危機。
1.貨盤危機
這場風波的直接導火索,就是山姆今年6月上新的低糖好麗友派。
山姆宣稱這款產品“糖分減少80%”、“可可含量增加30%”,一盒48枚售價49.9元,為山姆渠道特供商品。
表面看,山姆似乎在迎合中產對健康食品的追求,然而這款被寄予厚望的產品卻意外翻車。
在商品評論區,300多名消費者打出差評,最集中的投訴是“看到低糖才買的,但實際吃起來太甜。”更專業些的消費者則指出配料表中含有“起酥油”(含反式脂肪酸)“安賽蜜”(人工甜味劑)等不符合健康理念的成分。
除了對配料表的質疑之外,好麗友品牌自身的歷史包袱更是加劇了會員的不滿。
2022年該品牌曾深陷“配料表雙標”風波,國內版使用代可可脂,韓國版則用可可粉。雖然官方澄清全球配方一致,但消費者心中的疑慮從未完全消除。
“我們支付會員費,就是相信山姆能幫我們過濾掉有爭議的品牌。”
社交媒體上,中產消費者對山姆選品團隊的信任度正在動搖。
隨著情緒不斷發酵,令會員們難以接受的不僅是單款產品問題,而是整個選品邏輯的變化。
曾經引發搶購熱潮的蛋黃酥、楊枝甘露、焦糖餅干千層等特色商品悄然下架,取而代之的是衛龍、徐福記、溜溜梅等大眾品牌的山姆特供版。
“不是針對好麗友這一款產品,而是山姆的選品邏輯變了。”
一位山姆卓越會員直言,“如果山姆的選品和永輝、便利店沒什么區別,我為什么還要額外花錢辦會員?”
2.規模困局
面對洶涌輿情,山姆客服最初表示“商品下架信息以APP提示為準”,后來補充說明太陽餅、米布丁和蛋黃酥等下架是“因外包裝日期標注問題”,承諾完善后會重新上架。對于選品爭議,客服稱“后續會盡力改善商品品質”,并將消費者意見反饋給相關部門。
但消費者敏銳察覺,好麗友事件不是個例,這輪調整伴隨著進口品牌大規模讓位國產品牌。
山姆的選品轉向背后,是千億規模后的增長焦慮。
2024年,山姆中國銷售額突破1000億元大關,卻撞上中國零售業的“千億魔咒”——永輝、大潤發都曾在此規模后遭遇增長停滯。
沃爾瑪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山姆中國凈銷售額達67億美元,同比增長22.5%,電商增速更高達34%。但亮眼業績背后,毛利率因業態占比變化持續承壓。
為維持8%-12%的毛利率(低于行業平均15%-20%),山姆在今年5月底啟動大規模架構調整,將6個大區拆分為7個,尤其拆分華東區以提升單店業績。
在此背景下,降本增效的壓力直接傳導到選品端。
相比進口品牌,國產品牌能讓山姆采購團隊掌握更大話語權。尤其隨著自有品牌Member’s Mark占比超30%后,引入徐福記、好麗友等本土品牌的“特供款”,成為平衡成本的現實選擇。
其實選品邏輯的轉變還只是冰山一角,山姆在規模擴張與品質堅守之間似乎發生了失衡。
從去年開始,山姆的品控就老出問題。蛋糕發霉、堅果里有活蟲、牛奶變質…… 這些事兒好幾次都沖上了熱搜。再看黑貓投訴平臺,關于山姆的投訴已經超過一萬條,像奶粉里有異物、食物發霉、酸奶變質之類的問題,都有人反映。
不光如此,會員能享受到的權益也在悄悄變少。以前卓越會員能參與茅臺抽簽、免費洗牙這些實打實的福利,現在都沒了,改成了“滿2000塊返20塊”的返現活動。
此次選品爭議,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會員們已經開始質疑山姆的嚴選神話。
3.會員制危機
其實這一次引發爭議的低糖好麗友派、徐福記燕麥藜麥蛋糕、芥末味板燒蝦餅等產品,在普通商超確實無法購買,是山姆特供商品。但這些品牌本身的大眾基因讓會員感到違和。
每一個進入山姆的消費者都能看到商場內高懸的標語:“為什么只讓會員進入? 山姆致力于為會員服務,為菁英生活提供高品質商品。”
這句口號完美概括了山姆在中國的獨特定位——中產階級生活方式的象征。
在中國市場,260元的會員費不僅是一張購物卡,更是一張通往“精致生活”的通行證。這種精準定位讓山姆走出了一條與大眾商超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
截至2025年,山姆在中國已擁有超過500萬付費會員,年費收入超過13億元。其中680元/年的卓越會員續卡率高達92%,貢獻了60%的營收。
會員制超市的本質,是通過商品篩選完成階層身份認同。可是一旦山姆貨架上出現好麗友、溜溜梅等大眾品牌,就在無意間觸動了中產消費者的敏感神經。
站在他們的角度來看,感到的不僅是商品降級,更是身份標識的模糊,而這一心理與中產階層日益加劇的財富焦慮密不可分。
胡潤研究院最新報告顯示,中國富裕家庭數量已連續2年下降,2024年微降至512.8萬戶。在資產縮水的寒流中,會員費成為身份認同的最后堡壘。
“要是山姆的貨架上擺的都是樓下便利店隨便就能買到的牌子,那這260塊的會員費,可不就成了交智商稅的明證嘛。”
會員制超市之所以有競爭力,關鍵在于憑借成熟的供應鏈和嚴格的選品,給付費會員提供那些在別處難尋的特色商品。一旦這個根本定位發生偏移,其商業模式的基礎自然也就不穩固了。
隨著會員規模突破500萬,山姆面臨艱難選擇:當付費會員制成為行業標配,當差異化優勢逐漸被追趕,會員店拿什么繼續留住那批最挑剔的中產消費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