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鄂爾多斯沙圪堵鎮的晨光里,一群穿統一隊服的年輕人腳步堅定——長安大學經管學院"賡續紅脈啟新程·絲路通衢暖城行"實踐隊,正用青春的腳步,丈量這片浸著熱血的土地。
長安大學赴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賡續紅脈啟新程·絲路通衢暖城
革命烈士紀念塔下,隊員們手捧鮮花列隊。獻花、默哀,低頭的瞬間,仿佛聽見80年前的槍聲與吶喊:當地軍民扛著土槍組建游擊隊,在槍林彈雨中護家園。碑文上的斑駁字跡,是英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印記,燙得人眼眶發熱。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突然響起的誓言打破寧靜。全體黨員舉拳而立,年輕的聲音里帶著闖勁,像是在對長眠的英烈說:"你們的理想,我們接過來了!"
隊員們在烈士紀念塔前重溫入黨誓詞
紅色歷史長廊成了"活教材"。1938年的革命傳單還帶著油墨香,1945年的步槍銹跡里藏著激戰故事,解放初期的支前獨輪車轍印深深——隊員們邊看邊拍,手機相冊里存下的,是"紅色政權來之不易"的鮮活注腳。
"這位烈士犧牲時才22歲!"一個隊員指著展板驚呼。照片里的年輕人,和現在的他們差不多年紀,卻用生命寫下"使命"二字。
烈士紀念園中的烈士骨灰塔
"我爹當年揣著情報在山溝里跑,命都擱在褲腰帶上!"69歲的王大爺指著老照片,給隊員們講父親當交通員的故事。老人樸實的話里,藏著紅色基因最生動的傳承——它不在博物館里"睡大覺",而在百姓的日子里"活"著。
隊員們對附近居民進行采訪
離開時,隊員們的筆記本記滿了故事。他們說,這趟實踐不是終點,接下來要帶著專業知識回來,讓沙圪堵鎮的紅色故事,在新時代更響亮。
青春與紅脈相遇,碰撞出的,是傳承的火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