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蓬江區恒愛社會工作綜合服務中心(簡稱恒愛社工中心)2012年成立,深耕長者、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服務領域,累計服務超350人次,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2021年,機構黨支部成立,為社工服務注入“紅色動力”。在黨支部引領下,工會、團委、婦委會等群團組織相繼建立,“黨建帶群建、群建促服務”的良好格局逐步形成。
恒愛社工中心平安通話務中心全景圖
近年來,在蓬江區委“兩新”工委與區社會組織黨委的指導下,恒愛社工中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歷次全會精神,依托 “五社聯動” 框架,整合“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社區志愿者+社會慈善資源”,為群眾提供暖心細致的服務,全力助推社會工作行業高質量發展。
強黨建鑄魂:
把牢為民服務“方向盤”
自成立以來,恒愛社工中心始終將幫扶困難家庭、長者、殘疾人等群體作為核心使命,在社會治理中主動擔當。黨員社工作為隊伍的“主心骨”,在日常服務中沖鋒在前,無論是“急難險重”任務還是艱苦崗位,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以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恒愛社工中心黨支部黨員送上門慰問獨居群眾
為提升全員思想覺悟與專業能力,黨支部精心打造“恒愛學堂”,聚焦“專心、耐心、恒心、愛心、暖心”的“五心”教育。黨員帶頭授課,分享一線服務經驗與感悟;同時組織全員學習黨的先進理論,聆聽專家講座與優秀黨員事跡,在機構內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通過持續教育,全體員工將“為民服務”的初心厚植于心、外化于行,以更飽滿的熱情和專業的服務為群眾排憂解難。
優業務賦能:
打造養老助殘“服務樣板”
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恒愛社工中心緊扣群眾需求,在“養老助殘”領域創新服務模式,讓黨建成果轉化為服務民生的實效。
01
智慧平臺織密長者“安全網”
運營江門市平安通智慧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結合模式,累計服務高齡、獨居、失能等特殊長者4.6萬人,解決生活瑣事、證照辦理、物資采購等問題超12.3萬個,高效處理緊急需求8100多次,多次成功挽救長者生命,收到表揚信和錦旗100余次。黨員社工全程參與平臺管理,確保信息傳遞“零延遲”,讓服務更貼心、響應更及時。
老人通過平安鐘與平安通話務員聊天傾訴
02
居家服務破解“出行難”
推出涵蓋康復、理療、護理、助餐、助浴等60余項居家上門服務,構建全方位居家養老服務體系。針對老舊小區長者上下樓難題,黨員組建志愿者隊伍,巧用樓梯機安全運送400多名長者出行,用“微行動”解決“大民生”。服務中,黨員志愿者定期回訪收集意見,持續優化服務流程,讓“便民服務”更“民心所向”。
社工利用樓梯機協助行動不便老人安全出行
03
適老化改造筑牢“幸福線”
累計籌集300多萬元,為1000多戶獨居、高齡、失能老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消除防滑、防撞、防跌等安全隱患;另籌60多萬元為200多戶困難長者安裝智能監護設備,通過24小時平臺監護筑牢安全屏障。黨員帶頭走訪調研、監督工程質量,確保每一分善款都用在“刀刃上”,讓改造“改到群眾心坎里”。
社工為高齡老人實施適老化改造
04
就業幫扶點亮“新希望”
打造“益杯咖啡”品牌,開發60多個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崗位,通過系統培訓幫助近30名殘疾人成功入職企業。黨員社工全程跟進,提供心理支持與技能指導,讓殘疾人在“自食其力”中重拾信心,真正融入社會、實現價值。
黨員社工協助特殊群體成功入職企業
融發展聚力:
激活行業進步“新動能”
恒愛社工中心始終以黨建為“紅色引擎”,推動黨建與業務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通過示范點創建,完善《居家養老服務標準手冊》等規范,形成可復制的服務樣板;以“五社聯動”為抓手,整合多元資源,讓服務更精準、覆蓋更廣泛。
如今,在黨支部引領下,恒愛社工中心將“為民服務”的初心轉化為推動社會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用專業服務打通民生保障“最后一米”,讓群眾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為構建和諧社會注入溫暖而堅定的“社工力量”。
編輯 | 蓬江發布編輯部
來源 | 蓬江區社會組織黨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